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明代朱橘主编的《普济方》中说:“愿为良医力学者,当在乎致知,致知当在乎格物,物不格则知不至。”明末医学家张介宾所作《传忠录》以“明理”为首篇,直言“万事不能外乎理,而医之于理为尤切”。这反映出( )
A
医学在批判中发展
B
理学影响医家治学理念
C
社会崇医之风盛行
D
明代医学陷入教条困境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据材料“当在乎致知,致知当在乎格物”“以‘明理’为首篇”可知,明代医家著作中主张“格物致知”和“明理”,这反映出理学影响医家治学理念,故选B项;材料内容强调的是明代医家的治学理念,没有关于对医学的进行批判的描述,不能得出“医学在批判中发展”的结论,排除A项;虽然明代医家努力追求学问,但材料语境并未显示出“社会崇医之风盛行”,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明代医家强调“格物致知”和“明理”,这不是教条主义的表现,不能得出“明代医学陷入教条困境”的结论,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9·广东二模·34)法国大革命期间,被认为是“法兰西民族的化身”的国民议会既有权制定国家法律,也有权制定政府法规。国王手下的大臣必须对议会负责,国王没有解散议会的权力,司法机构不能对议会的立法提出异议。这表明当时法国
(2023·安徽示范高中高三上联考·4)邺城曾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朝都城,遗址主体位于今河北邯郸境内。文学家颜之推(531年~约597年)对邺城民风曾叙述道:“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屈。”这种现象的出现
(2020·广西桂林一模·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发起的启蒙与救亡是联系在一起的,其目的是借助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制度作为富强救国的一种工具。……五四后期,启蒙运动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救亡的主体由原来的知识阶层转向革命知识分子领导下的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广大民众参与革命并成为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原因,革命后建立的新中国成为个人自由、解放和幸福的政治条件。——摘编自杨全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演进的逻辑与特点》材料二 1868年,日本明治新政权建立,但国内封建关系没受到根本性冲击,政治局面还不稳定,殖民地化的威胁依然存在。因此,明治新政府提出了“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富国强兵”三大口号,为适应这一要求,日本近代思想启蒙开展起来了。……明治14年是自由民权运动高涨的一年,也是启蒙思想家发生思想彻底转变的一年。福泽谕吉开始鼓吹“内安外竞”,颂扬和鼓吹对外侵略,进而抛出了著名的“脱亚入欧论”,鼓吹对中国和朝鲜的侵略,走向了极端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摘编自崔世广《论日本近代启蒙思想的特点》(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与日本启蒙思想兴起背景的异同。(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与日本启蒙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原因。(13分)
钱穆曾评价:“行省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他强调这种制度
(2024·山东菏泽二模·11)“继地理大发现之后的科学发现让人们找到了一种信念——乐观主义……人们坚信,只要稍加思考就能将世界从罪恶、愚昧和迷信中解放出来……并指明了通往新人间天堂的方向”。这一方向是( )
下图为隋、元的漕运示意图。其漕运空间变化的信息反映了 图2 图3
表1为文献中关干唐代藩镇的部分史料。它们可以用来实证( )表1
表3为中国1952—1956年间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表(单位:亿元)。它反映了当时我国( )表3
(2017·江西九校高三3月联考·24)在中国古代,“文”与“化”联缀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
(2023·江苏百校高三联考·10)杨根思所在的部队在长津湖地区对敌实施分割围歼。他奉命坚守1071.1高地,负责切断美军南逃路线。在连续打退了美军八次进攻后,面对蜂拥而来的敌人,杨根思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该行为
热门试题
1.
(2025·河北承德高三11月模拟·9)经过大化改新,日本“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处处屯仓,及别臣、连、伴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处处田庄”,即废除了皇室的屯仓、贵族的田庄以及部民,将其收归国有,使之成为“公地、公民”。这反映出大化改新( )
2.
1948—1949年美国爆发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同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西欧却未发生。这主要是由于西欧( )
3.
(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
4.
(2016·浙江文综·2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5.
(2015·福建厦门·9)优秀的历史影视是对历史的生动再现,下列影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0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