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明代朱橘主编的《普济方》中说:“愿为良医力学者,当在乎致知,致知当在乎格物,物不格则知不至。”明末医学家张介宾所作《传忠录》以“明理”为首篇,直言“万事不能外乎理,而医之于理为尤切”。这反映出( )
A
医学在批判中发展
B
理学影响医家治学理念
C
社会崇医之风盛行
D
明代医学陷入教条困境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据材料“当在乎致知,致知当在乎格物”“以‘明理’为首篇”可知,明代医家著作中主张“格物致知”和“明理”,这反映出理学影响医家治学理念,故选B项;材料内容强调的是明代医家的治学理念,没有关于对医学的进行批判的描述,不能得出“医学在批判中发展”的结论,排除A项;虽然明代医家努力追求学问,但材料语境并未显示出“社会崇医之风盛行”,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明代医家强调“格物致知”和“明理”,这不是教条主义的表现,不能得出“明代医学陷入教条困境”的结论,排除D项。
相关题目
下表反映了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你的变化。据此可知,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 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评价不同的评价体现人物的多面性 不同时期对人物评价大同小异
有学者指出,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拥有立法权、司法权、征税权等主权属性的“新君主”,并认为英国“新君主”是“民族团结的象征、民族志向的中心和民族敬畏的对象”。据此推断,英国的“新君主”( )
明太祖曾在宫门前铸了一块铁牌,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明代仍出现了王振、刘瑾、魏忠贤等“权阉”;清朝设立了专门管理皇帝生活起居的机构——内务府,由专门官员执掌,终清一代宦官们“毋得任事”。这反映出( )
(2025·四川高三阶测·4)唐高祖李渊时期,曾经试行过“乡荐”和“府举”等制度,但最终未得到继承。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规定在全国推行“科举”。唐朝的这一变化( )
(2025·广东八校高三8月联考·7)梁启超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一观点折射出( )
(2025·陕西安康高三质检·9)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窃自马江败后,法人据越南,职于此时隐忧时事,妄有条陈,发俄日之谋,指朝鲜之患,以为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据此可知,当时( )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根植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安史之乱后全国兴修水利工程80余处,其中南方70余处,仅江南一道即有50处,占全国总数的近60%。这表明唐后期( )
(2024·山西高三1月调研·4)明清之际,徐光启把西方科技纳入理学“格物致知”的框架;以著录儒家经典以及儒家学者的著作为主的《四库全书》也收入了西方科学著作。这体现了
热门试题
1.
(2018·黑龙江龙东·14)“跳槽”、“炒鱿鱼”、“人才招聘会”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2.
历史学家马克垚在其著作《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王权又被进一步架空,化成一种主要由内阁大臣组成的内阁会议的集体领导权,其负责对象也由原来的国王转变为议会。”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英国
3.
(2015·山东聊城·4)下列地图所示现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
4.
(2022·福建省部分地市高三4月联考·11)罗马法有多种来源,图1为其中一种来源所含的三种要素,它的出现
5.
(2023·辽宁高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我国对月的崇拜在原始社会中就存在,西周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祭月之礼,后历朝历代因之。人们通过观测月亮的圆缺变化周期,逐渐形成了日、月等时间观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历法,称为阴历或太阴历。人们对月亮还充满各种想象,建构了月宫、嫦娥、玉兔、桂树等神话形象,用以寄托长寿、团圆等美好的期盼。——摘编自王玉哲《中华远古史》等材料二明末清初,徐光启等编撰的《崇祯历书》和康熙皇帝召集学者编订的《历象考成》均吸纳了西方有关月亮的科学知识。民国时期,天文学家陈遵妫撰写的《天文学概论》详述了月地距离、月球大小、质量等内容。这一时期,教科书、大众期刊、学生丛书等也纷纷介绍月亮知识。2004年,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启动探月工程。2013年,“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登上月球,国人真切地见到了月亮的“庐山真面目”。2020年,“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了月球样品,科学家对此进行研究,深化了人们对月亮的认知。——摘编自谭丹《西学与近代国人的月亮新知》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们对月亮的认知。(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以来国人对月亮认知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9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11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7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