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安徽蚌埠四模·4)明清时期,番薯已经成为南方地区人们信仰中的组成部分,经常会有民众建造各自庙宇对其进行供奉,至今仍然可以在福建地区见到“先薯祠”“先薯亭”等。由此可以看出( )
A
粮食问题得以解决
B
番薯已成为主要农作物
C
农耕文明影响深远
D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据材料“经常会有民众建造各自庙宇对其进行供奉”可知番薯在明清时期作为高产物种提高了粮食产量,缓解了粮食危机,促进了人口增长,从而得到了社会民众的供奉,体现了传统农耕文明的前提下,人们对粮食的重视,故选C项;番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粮食产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这与当时的人口增长和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具有密切关系,排除A项;当时中国主要的农作物依然是小麦和水稻,排除B项;番薯来自海外,所以材料只能体现外来物种对中国的影响,“交流”的说法不成立,排除D项。
相关题目
宋高宗绍兴年间,即有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原本为瞿氏家的佃客,但是可以在闲暇时节,“受他人佣雇,负担远适”;另有宋孝宗淳熙年间,台州仙居县林通判家客户郑四客,在自己有了一定储蓄之后,“出外贩贸纱帛、海物”。这反映出宋代社会( )
(2024·山东日照二模·4)以下为明太祖在其所编定的《皇明祖训》中对历史上对外关系所作的经验总结。据此可知,明朝对外关系( )
在汉代的政治语汇中,常可看到“拨乱反正”的说法,下表为其中的某些叙述。它表明拨乱反正的核心是( )
图3所示是一幅题为“欧洲福利制度光环褪色”的漫画。该漫画意在说明“高福利”图3
据《清季外交史科1875—1911》所记,“主权”概念最早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每100页文件中出现“主权”一词的频率1875年至1894年为1次,1895至1899年为2.5次, 1902年到1910年为22次左右,其中1909年为37次。这种现象( )
(2024·广东韶关二模·7)20世纪初,张謇在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盈利巨百万两,承担“工厂办社会”的重任并改善南通的基建、教育、民生,推动南通经济走向繁荣。但后来资金不济,大生纱厂巨亏而倒闭,南通经济也随之走向衰退。这主要反映张謇( )
(2024·重庆一模(主城区)·10)下表(表1)是1950—1952年重庆社会商品流转公私比重变化表。据表1推断,1952年重庆表1
(2025·东三省高三上12月调研·4)元明时期的剧作家高明为《琵琶记》落下了“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注脚;明代丘濬在其剧本《伍伦全备忠孝记》中宣称:“若于伦理无关紧,纵是新奇不足传。”这表明元明戏剧( )
下图是清代前期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示意图。这反映出该地
热门试题
1.
1992年,在雅加达召开了第十次不结盟运动国家首脑会议。以下是对该会议的报道,其中正确的是
2.
(2023·贵州铜仁·6)历史学家金冲及认为,抗美援朝使全世界重新认识了新中国:中国人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任人欺凌,已不再是以往西方人眼中的“东亚病夫”;她热爱和平,但决不能容忍别人强加于自己的威胁和侵略。这说明抗美援朝( )
3.
这一文明“创建了与城镇明显不同的最初一批大‘城市’。其中最大的城市可能容纳多至10万人。一切早期文明都有这样一个先进的中心,从周边从属于它的农村获取它需要的东西。…他们开创了第一个成熟的“书写”体系,他们最早利用地心引力来设计和建造灌溉系统。”请判断文中的“他们”是( )
4.
《人民画报》是以“大国脸谱,人民记忆”为宗旨的国家级摄影画报刊物。下图为《人民画报》1983年十月刊的封面人物,身着红色上衣的北大女生带着耳机正在聚精会神的进行外语听音练习。这一图片可以用来研究①恢复高考后学生的学习生活 ②服装逐渐改变灰蓝色调为主 ③互联网技术应用于英语学习 ④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外语人才
5.
(2025·陕西榆林高三模拟·4)有学者研究发现,从秦惠文王始设相到秦朝灭亡的百余年间,担任秦相要职者24人,而国籍可考者17人中有16人是以客卿的身份任相的。这反映出秦(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0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6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