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福建泉州三模·1)春秋时期,“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战国中后期,“弑君”“出君“现象已较为罕见。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国家的政制逐步转型
B
诸侯争霸格局稳定
C
宗法分封制走向强化
D
礼乐制度得以恢复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据材料春秋时期“君臣无常位”是宗法分封制度遭到破坏的表现,战国中后期“弑君”“出君”现象较罕见是因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渐形成,这一变化反映了由宗法分封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转型,故选A项;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是争霸战争,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是兼并战争,诸侯争霸不符合题干战国时期的变化,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排除C项;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礼乐制度也遭到严重破坏,排除D项。
相关题目
1941年,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在延安出版,该书吸纳斯大林历史理论,对下层民众寄予深刻同情,对统治阶级则多冠以“腐朽、残暴、压迫”等词汇。毛泽东评价其让我党对中国历史“有了发言权”。这说明,该著作( )
(2024·山东临沂高三上期末·12)卢梭认为,“人民的议员不是而且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法国大革命中,革命领袖西耶斯提出,“(公民集体)不能直接行使任何权力,他只应该通过其代表表达想法和采取行动,主权权力要委托这些代表制定一部基本法”。这表明
1895年,面对险峻形势,清朝朝野一时议论纷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895年5月11日 光绪帝颁发朱谕:嗣后我君巨上下,惟当坚苦一心,痛除积弊,于练兵,筹饷两大端,尽力研求,详筹兴革,勿存懈志,勿骛虚名,勿忽远图,勿沿故习,务期事事核实,以收自强之效, ——《清实录·德宗实录》 1895年7月19日 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上奏:(俄国)与中国乃二百余年盟聘邻邦,从未开衅……(俄)此次为我索还辽地,虽自为东方大局计,而中国已实受其益,倭人凶锋藉此稍挫,较之他国袖手旁观,隐图商利以相去远矣。正宜乘此力加联络,厚其交谊,与之订立密约。 ——张之洞《密陈结援要策片》 1895年7月20日 陕西道监察御史史熙麟上奏:(洋务新法)皆为邪说,商货已变,并及朝政,军器已变,并及文事,尽破成例,尽坏成法。 ——史熙麟《法无可变宜斥邪说以塞乱源折》 1895年某月某日 苏州秀才包天笑(时年19岁):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一班读书人,向来莫谈国事的,也要与闻时事,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为什么被挫于一个小小的日本国呢?读书人除了八股八韵之外,还有它应该研究的学问吗?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 评析上述材料中的言论。(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中一人或多人的言论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1912年,临时参议员在讨论国会组织法时,曾有人提出蒙古、西藏、青海等边远地区只需选出参议院议员,众议院不必有其议员。但该提议遭到多数人的反对,最后通过的法案规定,对这三个省区均设有参、众议员专额。这反映了当时( )
“一五”期间,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国家重点项目有56个安排在东北。国家对东北的实际投资额占全国实际投资额的44.3%。从工业化的现实需要来看,当时重点布局东北
据统计,在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的赋税收人中,田赋收入约占国家赋税收人的三分之一,工商税收及杂税约占国家赋税收人的三分之二,而且大部分赋税收入税额都是以货币交纳的,即使就两税而言,当中也有三分之一的税额以货币交纳。材料信息表明北宋时期( )
甲午战争的结果,在中国近代相当长时期内导致人们对洋务运动全盘否定、对明治维新则无限拔高。这主要因为
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向国会建议美国在十年内实现登月,并要求国会为载人航天计划补充拨款5亿美元。国会几乎没有经过讨论就批准了肯尼迪的要求。这表明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都认为,妇女缠足是受到男人、礼教等的压迫。国共关系破裂后,该观念在国民党的话语体系中逐渐谈出,而共产党则继续高举反封建的旗帜开展反缠足运动。这反映出
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期间“新知识分子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到十字街头,大庭广众之间……与商人、店员、都市工人、工业家以及职业政客相往来”。这说明五四运动
热门试题
1.
1853年英国议会组织专门委员会,对政府官制和人事制度进行调查,提出《麦克莱报告》。主张考选标准应注意通才,即一般的教育程度及适应能力;职员任用必须经过公开竞争考试。考核及格后接受训练两年,按成绩分派工作。据此分析,这个报告( )
2.
(2017·四川雅安·6)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顾部分保守贵族廷臣的反对,宣布废除农奴制度,是因为“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 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3.
某部宪法规定:内阁起初由总统任命组成,后来改由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它对议会(参议院)负责。这部宪法是
4.
(2024·山东泰安高三上期末·9)古巴比伦国王在奖给大臣的石刻地契中,对背约者的诅咒是:“愿阿达德,天地之渠长,使碱土围其田,令大麦饥渴,绿色永绝!”另一石契碑的诅咒为:“愿阿达德败其田,绝粒麦于垅上,生碱草替大麦,取碱土代清泉!"。由此可知,当时的古巴比伦
5.
图1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时期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941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388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40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4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5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