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溥仪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A
标志着中华民国的诞生
B
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C
反映了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D
意味着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完成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中华民国的诞生为1912年元旦,此时帝皇帝仍没有退位,故A项错误;材料中清朝溥仪皇帝的退位诏书见证君主时代的结束,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故不能以清帝退位作为其成功的标志,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消灭了,但封建生产关系仍然非常强大,崛起的军阀就是一个例证,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宋代,专供城区蔬菜的蔬圃大量出现,京城地区的蔬圃多为皇室和贵族私产。《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真宗时) 宜春郡主高氏言,蒙恩赐城西蔬圃,望蠲(免除)其常租。上曰:“租税所以备军须,免之,则后援例者众。”不许。据此可以推断出宋朝( )
(2023·湖南三湘名校高三联考·3)魏晋南北朝时期,后赵石勒设“君子营”,礼遇“衣冠华族”,重用汉儒张宾等,“朝会常以天子礼乐飨其群下,威仪冠冕从容可观矣”。北魏拓跋珪吸收汉族士人,制定典章制度,按照周秦以来中原王朝的规模,建立北魏朝廷。这些做法
(2019·江苏南京高三期初·5)明清时期,江南丝织巨镇盛泽,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止,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2024·湖南娄底三模·16)二战后,德国社会保障由战前的8种开支项目逐渐增加到1973年的18种,给付金额由1950年的99亿马克猛增到1973年的2526亿马克。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德国( )
历史竞赛中,主持人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如果你是选手,你的回答是
(2019·广东二模·34)法国大革命期间,被认为是“法兰西民族的化身”的国民议会既有权制定国家法律,也有权制定政府法规。国王手下的大臣必须对议会负责,国王没有解散议会的权力,司法机构不能对议会的立法提出异议。这表明当时法国
《周礼》中掌朝聘礼仪的职官称为“大行”,朝聘意在“尊君敬上”。汉景帝时,以“大行”取代“典客”(本义为掌管外来者),作为汉朝管理诸侯及归义诸夷事务机构的长官名称。汉景帝这一做法意图
(2022·广东省一模·7)1899年,梁启超在《清议报》发文指出,日本维新以来的译书集中于政治学、理财学、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等,而晚清中国的译书偏重于军事学、工艺学,在政治学、财政经济学方面“几无一书焉”。梁启超意在
宣传画能够反映一定时期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如图意在( )
法国总统马克龙曾直言不讳的说“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是北约的脑死亡”。他警告我们正站在“悬崖边上”,首先需要做的是,要从战略上把自己视为地缘政治大国;否则,将“不再掌握自己的命运”。马克龙言论旨在( )
热门试题
1.
1914 年出版的《单级国文教科书》第八册记载辛亥革命如下:“我国革命之役,起于辛亥之秋,不久临时政府成立。清廷遣使议和,历时未决,内阁总理袁世凯调停期间,隆裕太后及宣统帝遂逊位让国。临时政府迁于北京。国民以袁世凯有大功,更举为临时大总统。翌年十月国会选举正式总统,袁世凯当选。政府改组,列邦承认,我国基础由是始定。”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描述
2.
(2009.广东历史.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3.
自秦至唐,政府先后推行授田、占田、均田,到清嘉庆、道光年间,还有人提出“限民田”、“均贫富”、“抑兼并”的主张。这说明
4.
(2012·海南单科·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5.
(2011·江苏单科·3)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5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