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19世纪末,梁启超曾说:“欧洲近世文明兴起,路得(路德)新教之起,全欧精神为之一变。”上海维新志士宋恕认为路德“译拉丁经文为日耳曼语,以开民愚蔽,百折不回,身死无悔,而教皇之权始渐衰”。两人的言论意在( )
A
肯定宗教改革的意义
B
抵制西方文化侵略
C
为社会改良制造舆论
D
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答案】C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据材料“全欧精神为之一变”“译拉丁经文为日耳曼语……而教皇之权始渐衰”可知,梁启超和宋恕都高度肯定路德的作用,且重点强调其在宗教改革中的作用。结合所学维新变法的相关知识可知,两人都是维新志士,都主张变法,对路德的宣传有助于为社会改良制造舆论,故选C项;两人都肯定了宗教改革的意义,但这是表现,不是目的,其目的是为社会改良制造舆论,排除A项;两人对宗教改革表示了肯定,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接受了西方文化,并非抵制,排除B项;梁启超和宋恕是维新志士,并非革命派,排除D项。
相关题目
“我是伟大的征服者,我的功绩照耀万里。即使人们忘记我的功绩的时候,人们看到亚历山大里亚城,也会自然而然想起它英明的缔造者。”文中的“我”曾通过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由此说明
(2018·山西晋城一模·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为19世纪40年代至一战期间中外经济发展状况简表。 ——摘编自齐兴荣主编《世界史》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经济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1951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颁布,规定了职工在遇到生、老、病、死、伤、残等困难时,有获得各项保险待遇的权利。为此,许多人喊出“农民有土地,工人有劳保”的口号:有的职工还准备捐献自己的养老积蓄支援抗美援朝战争。这反映了
(2018·江西毕业班新课程教学质量监测·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1923年,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条约义务支付赔款为理由,出兵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区。德国采取消极抵抗政策,停止支付赔款,鲁尔的矿山和企业全部停工。鲁尔危机造成的严峻政治经济形势,以及长期对抗带来的两败俱伤,使法德两国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政策,寻求和解。英国在西欧关系中处于特殊地位,也极力促成法德和解,1925年,德、比、英、法、意、波、捷七国召开洛迦诺会议,讨论欧洲安全问题,最终签署了包括《菜茵保安公约》在内的多个条约,总称《洛迦诺公约》。其主要内容有:德法、德比间的边界领土维持现状;不得诉诸战争,一切争端通过外交途径与和平方法解决;英、意作为该公约的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德国分别与比、法、波、捷签订仲裁条约;法国和波、捷签订互保条约;准许德国加入国际联盟等。《洛迦诺公约》是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作的一次重大调整。它暂时解决了安全问题,改善了德国同法国的紧张关系。1939年4?月,纳粹德国正式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随即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法德两国关系的演变,并概括洛迦诺公约签订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洛迦诺公约》的影响。(7分)
(2024·山东师大附中模拟·13)表1是1910—1937年英、美、俄(苏联)、德等国家的经济数据表(单位:百万吨)。据此推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国家是( )表1
卢梭认为英国的议会无非是公共意志的篡夺者,而且在英国式的代议制度下,人民只有在选举议员时才是自由的,而议员一旦选出,人民又成为奴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2024·安徽合肥一模·6)洋务运动时期,来自顽固守旧派的攻击、抵制和反对往往以坚持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制度为说辞,在长期封闭、国门被西方列强强行轰开的社会环境下,对主张学习西方的洋务派自然有着先声夺人的压力。材料可用以说明( )
玉米原产美洲,具有耐寒、耐早、产量高的特点。1494年2月,哥伦布船队的一个船员从美洲带回了一包老玉米,此后玉米被好奇的西班牙人试种。1618年,威尼斯共和国政府允许农民用玉米作为赋税上交,后来玉米种植向欧洲各地扩展。据此可知
(2024·山东师大附中模拟·15)20世纪70年代,墨西哥、巴西、委内瑞拉、智利等国凭借自身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及国际石油价格提升等优势,大量举借外债以推动本国发展;进入80年代后,在美国的带动下,国际贷款利率升高,且居高不下,引发了拉美庞大的债务危机。上述材料反映了( )
热门试题
1.
(2025·河北承德高三11月模拟·6)《汉谟拉比法典》中对奴隶问题的规定散见于各条款中(如表所示),据此可知,这些法律规定( )
2.
(2013.浙江文综.18)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分,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
3.
《查士丁尼法典》编成:____
4.
康有为说:“若夫泰西立国之有本末,重学校,讲保民、养民、教民之道,(设)议院以通下情,君不甚贵,民不甚贱,制器利用以前民,皆与吾经义相合,故其致强也有由。吾兵、农、学校皆不修,民生无保、养、教之道,上下不通、贵贱隔绝者,皆与我经义相反,故宜其弱也。”上述材料表明康有为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18世纪未,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规定:凡支持革命的外国移民都可以成为法国公民,所有公民都享有平等地位,但外来移民在语言、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殊性不得保留。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通过实现普选权,新闻与结社自由等方式力图使所有人都融入法国并享有平等权利,但外来移民还是因为国籍受到歧视。1880—1930年间,法国政府通过向来法打工的外国人发放许可证的方式为亏损行业输入廉价劳动力,以此保护本国劳动力市场。1974年,法国政府采取应急性措施终止外籍劳工入境。1977年,法国决定以提供补贴的方式,鼓励业已入境的外国移民全家返回原籍。 ——摘编自马胜利《“共和同化原则”面临挑战》材料二移民在法国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1851—2000年)——摘自李明欢《“共和模式”的法国移民政策研究困境》(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法国政府对待外来移民的态度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法国外籍移民人口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5—1982年法国已入籍外国移民状况发生变化的背景。(6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5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