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9)
材料表明
A
求同存异、团结抗战的民族凝聚力
B
用各种手段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日
C
国人拥护国共合作,积极参加抗战
D
对于战争期间劳苦民众疾苦的关注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提炼归纳信息的能力。通过材料,了解抗日战争期间除国共两党外,中间政派的抗日努力。材料第一条、第二条和第八条,主要表达了用各种手段团结一切力量进行抗日,第七条表达了对于战争期间劳苦民众的关注,这些主张均表现出鲜明的爱国和反帝反封建的立场,与张学良、杨虎城的八项抗战主张类似,表现了各党派求同存异、团结抗战的民族凝聚力。A项符合题意,B项和D项分别体现部分条款的意思,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相关题目
中世纪德意志城市的法律规定:“若居住者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如果领主不反对的话,他就获得城市自由。”但是到了1230年,在雷根斯堡获取自由所需居住期限被延长至10年。1278年,巴伐利亚公爵仅允许限定的几种职业的从业者可获取居住权。这表明( )
(2024·江西鹰潭二模·9)1935年12月,某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议指出:当前时局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准备并吞全中国;中国人的惟一出路是向着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汉奸展开神圣的民族战争;党的策略路线是发动、团结与组织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该会议( )
1919年6月,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女子沈佩贞致函国会,陈述了她与议员魏肇文的婚姻情况,对魏肇文登报毁婚表示不满,希望通过法庭解决家庭纠纷。这件事在当时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对材料理解比较全面的是
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礼部主事卢洪春上疏劝谏皇帝勤政。皇帝大怒,传谕内阁,命拟旨治其罪。阁臣拟夺其官,“帝不从,廷杖六十,斥为民”。诸给事中申救,忤逆帝意。“诸御史疏继之,帝怒,夺俸有差。”这一过程中
图1漫画刊登于1912年《通俗画报》上,画中一位男士因为服装样式不中不西,被称为“中西人”,被视为“社会百怪”之一。这反映出( )图1
有学者这样评价西方近代历史上的某一事件:这场革命的爆发是因为清教和王国的法律、自由受到威胁,它是实用主义和理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建立起的“平衡”维持了若干年之久。这场革命( )
(2023·安徽“省十金科”高三联考·1)商朝时期,中央王室与各族首领组成管理阶层;地方派遣的职官和归服方国诸侯,是形式上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未必有血缘关系。到西周时期,即使与地方上的诸侯无血缘关系也通过联姻与王室形成甥舅关系。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2023·山东潍坊一模·12)1635年,英国人塞尔登在其著作中宣称,“封闭的海洋”就是通过权利和占领而被分割开来,因而不再为人类共有的海洋。该著作在英国国王授意下出版,成为“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英国官方原则的公认基础”。该著作
(2023·山东中学联盟高三12月联考·1)《荀子·富国》中提到“……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荀子·王制》中强调“分莫大于礼”;为了达到“明分使群”,使不同等级各安其分,使社会成为有组织的群体,他又主张以法入礼,规范秩序,由此可见荀子的思想
读1948—1968年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
热门试题
1.
(2013·海南单科·6)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
2.
(2019·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期初·9)表1是1929—1938年部分国家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表,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表1
3.
德国强占胶州湾后,修筑了胶济铁路。该铁路有几段朝南或者朝北走向的特殊路段(见图2),德国修建这些路段的主要意图是( ) 图2
4.
(2023·江西·3)汉武帝采取的这项措施,充实了财政,支援了经略四方,为巩固祖国边疆奠定了经济基础。材料中的“这项措施”是( )
5.
(2024·山东烟台二模·11)17世纪欧洲出现了关于“海洋自由”的争论,下表是当时学者的主要观点。这反映出当时(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9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