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图2是古城乌鲁克的库辛石板,主要内容是苏美尔人的一段财物记录。下列关于库辛石板的表述正确的是( )
图2
A
苏美尔人运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
B
该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C
主要反映古代尼罗河流域的文明情况
D
财物记录的计数方式有可能是20进制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材料中“古城乌鲁克……苏美尔人的一段财物记录”正是西亚文明的楔形文字,故选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楔形文字属于象形文字,并不属于图画文字,排除A项;古代尼罗河流域的文明是古埃及文明,苏美尔人是古代西亚文明的代表,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所以材料中财物记录的计数方式有可能是60进制,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4·山东淄博二模·2)两汉时期,统治者会在一些节庆场合赐予百姓牛酒,受惠百姓数量大。西汉初期,统治者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牛酒赐予,到西汉中期,统治者进行了多达十八次的牛酒赐予,平均不到两年一次。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2024·福建泉州二模·14)表3 意大利思想家康帕内拉的著作《太阳城》(1623年出版)描述的未来社会情形由表3可见,这些描述
(2022·广东省一模·13) 表1 法国《人权宣言》的内容变化(部分)表1内容说明法国大革命期间
对尧、舜、禹的继位,西周文献记载均为禅让,而《韩非子》记载:“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这反映了( )
(2024·山西太原一模·4)宋代士大夫普遍认为“天下重任唯宰相与经(皇帝学习儒家经典的课程)”;并相信“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这些主张( )
1243年,伦敦市民被英王亨利三世取消选举市长的权利,直至付出1000磅罚金才重新获得该权利。1285年后,伦敦城又被英王爱德华一世直接统治13年,直至付出2000马克罚金才恢复权利。这反映了西欧( )
(2018·浙江湖州高中八校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中·40)伯里克利执政时代,具有政府职能的机构是
(2023·山西大同新高三调研·15)1960年,中央大刀阔斧地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降低重工业的生产指标。1962年,全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共减少44万个。与此同时,化肥、农用机械、农用电力等方面的生产能力则保留下来,并不断增长。这些措施
1787年初麦迪逊致信华盛顿说:“州的独立与自尊自大,是这个国家的祸根”,“除非把各州统统消灭,并将它们全部联合到一个巨大的社会里,就不能铲除这一祸根”。对此,后来解决的方案是
(2020·广东韶关一模·26)唐朝中后期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力运作更加一体化,皇帝逐渐走向处理国家政务的前台,宰相逐渐纳入到政务裁决和执行部门的体系之中,宰相与君主的联系更多地作为“参总庶务”的政务官而不是“坐而论道”的咨询者。这变化表明
热门试题
1.
(2018·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一模·47)(15分) 材料 光绪生于1871年,4岁即位,在位34年。开头15年,他还不诸事,由太后慈禧垂帘听政,戊戌后的9年,成了慈禧的囚徒,作为皇帝亲政仅有中间的10年,还是要受到慈禧的牵制。1894年6月,日本在朝鲜制造事端,咄咄逼人,光绪帝不赞成对日妥协,主张抵抗,并不惜触犯慈禧的肝火,停止继续拿海军经费去修颐和园。康有为是他的启蒙老师,除了在上皇帝书中给他说了许多维新的道理外,还“缀成《俄皇彼得传》《日本变政考》《英国变政记》《法兰西革命记》等篇”。“及胶旅变起,上怒甚,谓此(汉学经说)皆无用之物,命左右焚之……大购西人政书,遂决变政。”1898年6月11日以发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的“百日维新”,是戊戌维新运动的高潮。以往的许多论著,只着眼于康有为等人倡导变法维新的活动,看不见光绪对“百日维新”的决策作用,如果没有光绪的“锐志更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不会有戊戌年间的“百日维新”。 从戊戌政变八十余年来,对光绪有过无数讨论。最初是康有为,梁启超一派人歌颂他的无上圣德,接着是另一派章太炎则斥之为“载湉小丑,未辨菽麦”。记得还在十年浩劫的岁月里,有人说要写慈禧太后,而另一个声音却说:不,要写“载湉小丑”。历史地指出其人其作用的,要推范文澜在他的《中国近代史》中说的那两句话:“光绪帝是满洲皇族中比较能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颇想有所作为。” ——摘编自陈旭麓《光绪略论》(1979年11月) (1)作者是如何评价光绪帝的?(8分) (2)根据材料,分析造成对光绪帝评价不同的原因。(7分)
2.
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史的缩影,如图中诗句涉及的历史事件
3.
(2024·重庆中考(A卷)·1)如表所列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我国远古时期( )
4.
19世纪,西方主流观点认为东方世界是世界历史的起点,而“西方绝对是历史的终点”。1918年西方学界出现了“西方文化必将走向没落和灭亡”的声音。这一转变是由于( )
5.
考古学者根据文化遗存堆积情况,将距今6300—4800年的湖北枣阳市雕龙碑文化遗址分为三期。表1是相关的考古发现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表1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6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