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南宋绍兴二十九年朝廷明文规定“凡佃户纳租,每亩不得过一石(石:古代容量单位)”。这一规定表明,当时统治者
A
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B
极力抑制土地兼并
C
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D
有意调和阶级矛盾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相关题目
下表是不同时期的作品对木兰形象的描写,影响木兰形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2019·江西上饶一模·24)有学者认为,秦汉以来的“国”与“家”是相通的,“孝”和“忠”是一致的,作为生产和生活单位以及社会细胞的“家”同作为上层建筑的统治机构的“国”,在长期的历史条件和时期内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治理模式。据此可知,该治理模式
(2025·河南高三联考·15)如图所示为1978—2019年我国乡村非第一产业就业人口。这一变化反映出我国( )
(2023··3)清朝时期,在民间义田呈报官府备案后,擅卖、擅买义田被定为违法。如广东花县土地买卖惯例为“其私家自卖之田,地契内必声明不是尝产(公共财产),而买主乃受”,这一规定反映了当时
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汉口、长沙、广州、济南等地,先后设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分部,其主要工作是:创办各种形式的工人学校,创办一批工人阅读的刊物。这一做法旨在( )
18世纪初,小麦成为北美重要的经济作物,纽约率先成为小麦主产区,被称为“面包殖民地”。北美小麦由船队运往中美洲销售,那里的劳工和奴隶都喜欢吃面食。19世纪初,伊利运河被疏通后,北美西部的小麦产量逐年递增。这说明()
1920年,苏俄农民总是抱怨“生活必需品的缺乏和强制性的捐献”,但当他们被问到为什么还要选择苏维埃政府时,其中一个名叫埃米连诺夫的农民说:“革命前我有8英亩田地,现在我有85英亩。”当时农民对政府的态度( )
1962年中印武装冲突后,印度随即向美国求取紧急军事援助,并向美国表示“就对中国的政策而言,印度当然不是不结盟”,而印美利益“不是相似,而是完全一样”。这说明,印度当时( )
(2019·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33)斯密认为,分工能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其原因是:第一,分工能使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得到提高;第二,分工使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省与生产有关的直接劳动时间;第三,分工使专门从事某项工作的人较容易改良工具和发明机械。斯密的理论
热门试题
1.
(2021·山东临沂高三上学期期末·6)图1是华工群雕塑像及碑文。由此可知,华工入欧 华工群雕塑像由华工挖战壕、运炮弹和抬担架三 座雕像构成。底座上雕刻的碑文如下:公元1917 年,一战惨烈,人力急缺。14万华工抵欧,解协约国后勤之燃眉。是年11月15日夜,德军轰炸布思本村华工营地,13名华工牺牲。值此惨案百年之际,特建此雕塑,以铭记今日和平之不易,告慰死于欧洲战场之数千华工。图1
2.
(2023·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测试·3)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说过,“富人愿意接受他(梭伦),因为他是富裕的,穷人也愿意接受他,因为他是诚实的”。这说明,梭伦改革
3.
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到,“其直省藩、泉、道、府,皆为冗员;州县守令,选举既轻,习气极坏,仅收税、断狱,与民无关。故上有恩,意而不宣,民有疾苦而莫告。”针对这一状况,康有为建议朝廷( )
4.
中华民族(14分)中华文明是由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运用所学知识,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角度叙述“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5.
下图所示为画家赵域于1953年绘制的宣传画《参加选举去》。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我国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0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