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下表为唐玄宗和唐宪宗时期宰相的出身统计表,从表格中可知当时
A
科举制度成效十分显著
B
贵族势力仍占主导地位
C
皇权对相权的优势增加
D
皇权实现有效控制地方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科举考试让一部分庶族地主可以参与到政权之中,通过表格庶族人数并没有明显的进步,故A项错误;表格中无论在哪个时期,世族、宗室都代表贵族的利益,可见贵族在政治生活中仍占有主导地位,故B项正确;表格中只是显示了宰相的出身,无法判断相权与皇权的关系,故C项错误;表格没有体现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图3为20世纪50年代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图4为20世纪60年代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导致工业中心分布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024·江西新余一模·9)1959年至1961年,中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到了60年代中期,一些地方却出现了猪肉积压、销售困难的情况,以至于用“爱国”的名义动员人们买肉,甚至向单位职工进行摊派,称为“爱国肉”。这表明
下表所示为19世纪英国传记作家笔下的工匠精神描绘。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2025·湖北腾·云联盟8月联考·7)民国初年政治性党派有312个,而且“几乎所有的西方政党类型都可在中国找到”。在这些党派中,具有健全政纲或具体政纲者不过35个。这些党派提出的政纲多数趋同,其中提出最多者为“振兴实业”与“普及教育”。由此可知,民国时期( )
(2024·江苏苏州八校三模·7)辛亥革命后,劝禁缠足的工作从未停止过,但1928年统计的妇女缠足比例显示,湖北为59%,河北为50%,山西为18%,察哈尔为53%,且此时“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这些现象反映( )
(2024·浙江天域名校大联考一·13)社会生活变迁是社会历史的缩影,以下历史事件的前后对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2018·广东韶关高三一模·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激进与保守的争论。取得的主要成绩有:一是认识到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二者之间是一种互相补充、互相依存的关系。呼吁从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模式中走出来,使得激进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在现实语境中达到某种均衡性。二是在认同本国传统可以创造性转化的同时,意识到:从整个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国或许更需要激进思想的激励,以唤起整个社会的开拓进取意识。从现代性的坐标来看,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处在保守主义的笼罩之下。 ——摘编自郑大华 贾小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研究述评》 围绕“激进与保守”,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就所拟论题展开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4·湖南常德一模·15)1941年1月,罗斯福宣称“没有经济上的独立和安全,就不存在真正的个人自由”,“贫困的人不是自由的人,饥饿和失业的人们正是创造独裁国家的原料”。由此可见罗斯福
(2023·浙江浙南名校高三上联考·11)“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以下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热门试题
1.
(2020·辽宁丹东二模·26)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否则,便不符合“国体”。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付录门下省审读,然后行下。这表明,宋代中枢机构
2.
“一个君主的臣民,不得到君主的允许,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返回乌合之众的混乱状态,也不能将他们自己的人格从承当者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集体身上。”持以上观点的思想家是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
4.
(2025·全国“学习杯”模拟·4)《资治通鉴》中记载:(485年)‘冬,十月,丁未,诏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止四牛……初受田者,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诸宰民之官,各随近给公田有差,更代相付;卖者坐如律。’上述材料反映了( )
5.
(2019·山东济南莱芜·19)《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个人及其发明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这个人及其发明是指(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0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58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