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孙中山指出:“今天这个盛会是中华民国的新纪元,大会的任务第一件是改组国民党的问题,第二件是改造国家的问题。希望各位代表要把自己的能力和各地方的能力都贡献到党内来,合成一个大力量,用这个大力量去改造国家。”这说明孙中山( )
A
对建立中华民国充满信心
B
决定用苏俄革命道路改造国家
C
致力于各地方的经济建设
D
认识到革命力量联合的重要性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据材料“大会的任务第一件是改组国民党的问题”“合成一个大力量,用这个大力量去改造国家”并结合纲要上册第20课所学国民党一大可知,国民党一大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有利于联合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来打倒列强除军阀,故选D项;“建立中华民国”在191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用苏俄革命道路改造国家”不合史实,孙中山代表资产阶级,而俄国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排除B项;“各地方的经济建设”不合史实,应为“打倒列强除军阀”,排除C项。
相关题目
(2023·海南高三模拟·6)图1是19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城市出现的新事物。这一现象反映了
图1是北宋宫廷画家王希孟所作《千里江山图》,画面细致,江河、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山水图画;取材广泛,构图中的山水取材自北方和南方;寄情于景。该画( )图1
如表为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60年代的重要科技成果。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
中世纪西欧,“有时一个城市属于一个领主,有时属于多个领主。城市与领主签订城市宪章,取得特权证书”的现象较为常见,如巴黎属于两个领主,而博韦有三个领主,亚眠有四个领主。这一现象( )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工人的全部劳动得到了报酬。”针对这一观点,列宁在1917年撰写的《国家与革命》中指出:“全体公民都成了国家(武装工人)雇用的职员。全体公民都成了一个全民的、国家的‘辛迪加’的职员和工人。”列宁这一言论强调了( )
(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印度是不结盟运动创始国之一。而事实上,印度有过“结盟”经历,即1971年8月与苏联签订《印苏和平友好条约》。印度选择这时与苏联“结盟”。明显与其准备军事介入东巴危机动机有关。故此,印度国防部长贾格古凡·拉姆直言不讳地说:“印度能够解放孟加拉国及其人民,部分是由于签订印苏条约后产生的信心。” 通过一系列外交工作和军事干涉,印度成功肢解巴基斯坦,东巴独立成立孟加拉国,由此奠定现在南亚政治格局。东巴独立,巴基斯坦失去近55%人口和约16%的国土,国家被印度肢解的仇恨,深深记在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的脑海中。从此以后,巴政府集中精力管理西巴,并不惜一切努力发展核武器,以更好平衡来自印度的威胁。因为这次战争让巴基斯坦清楚认识到:关键时剂,只有巴基斯坦才能救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必须掌握致命式器才能避免被印度“吃掉”的风险。再者,失去东巴的巴基斯坦,有更多精力关注克什米尔问题,故持更加强硬的立场,从此,印巴克什来尔争端再无和平解决的希望,直至今天。 ——据姚远梅《印巴矛盾及印度如何肢解巴基斯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苏和平友好条约》签订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巴独立给南亚政治格局所带来的影响。(6分)
如表所示为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时搜集到有关安禄山的部分资料,其中内容较为详尽可信的是( )
(2018·浙江湖州高中八校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中·36)2016年,习近平在某一国际组织成立15周年峰会上发表讲话,提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高度评价了该组织为构建新型国家关系做出的巨大贡献。该国际组织的突出特点是
(2025·湖南天壹名校联盟高三入学考·1)据下表可知,西周时期的国家治理( )《诗经》中关于西周时期的国家治理的部分记述
(2022·河北省邯郸市一模·15)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1999年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生产总值中占比为42.6%,发达国家占比为57.4%。而到2018年,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生产总值占比为59.2%,发达国家占比则为40.8%。这一变化表明
热门试题
1.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2.
1976年,陕西出土了西周中期青铜器“史盘墙”,盘底铭文颂扬文、武、成、康、昭、穆诸王的功业,“上帝降懿德大”……“迨受萬邦”“厚福豐年”“萬年永寶用”。与《史记》的记载基本吻合。该铭文反映了( )
3.
苏联新经济政策开始于______年
4.
(2023·高三模拟·13)阿卜杜·卡德尔是阿尔及利亚公认的反法运动领袖。然而在殖民主义历史叙事中,阿卜杜·卡德尔的形象塑造却截然不同,有人将他塑造为“几乎完全接受的是欧式教育”的欧洲化的贵族形象;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无知的人,他熟悉《古兰经》,但从未学习过文学、哲学或科学”后来更是将其修订为利用宗教热情从事抗法斗争的“穆斯林的克伦威尔”。而阿尔及利亚土著居民则视其为民族传承的英雄。这些观点表明
5.
(2024·浙江高考·16)有考古学家认为,不同文化的“撞击”是文明起源的形式之一。下面示意图中的“Y”形北方——中原文化连接带,“在中国文化史上曾是一个最活跃的民族大熔炉,距今六千年到四五千年间中华大地如满天星斗的诸文明火花,这里是升起最早也是最光亮的地带”。根据该理论,这一时期最有可能在这条文化带发生“撞击”的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0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