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从此,中国经济史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粮票。粮票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
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
B
大规模工业化导致粮食短缺
C
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发展
D
“左”倾错误导致经济衰退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50年代初期,故A项错误;粮票的出现说明我国粮食供应短缺,这是由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发展落后,故B项正确;1952年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的开展是正确的选择,不是“左”倾错误,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1980年初,中国首次派专家小组考察西方国家小水电建设。同年,水利部开启筹建亚太地区小水电研究培训中心,并于1981年在杭州正式成立。1978~1991年,有关部门组织兴建小水电援外工程水电站12座。这些做法( )
(2024·北京顺义区二模·4)1372年,朱元璋下令在乡里广泛设立申明亭。每里推选一个年高有德之人掌管其事,曰“里老人”。“里老人”除执掌教化外,还可调节民间纠纷。“里老人”所作的理断、裁决被法律赋予效力,“里老人”也由此被称为“无印御史”,颇受地方官员、乡里百姓的礼待。材料可以印证明朝( )①实行优抚政策以缓和矛盾 ②借助道德教化加强基层治理③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④认同民间力量维护社会秩序
公元前446年,伯里克利成功的使伯罗奔尼撒联军无功返后向公民大会提交报告,其中包括10塔伦特所谓“不时之需”的巨大花销。民众很爽快地同意了这笔款项,甚至根本不去调查。这表明
(2019·海南高考模拟·15)中世纪晚期到18世纪之间,欧洲人均肉类消费量是下降的。如,用谷物衡量德意志工人的工资购买力,在1500年到1650年间下降了大约50%。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古埃及神话,下表为不同地区文化中对斯芬克斯形象的描述,它反映出
(2020·山西三模·28)“民权”与“民主”这两个词均为舶来品,同源于一个词,意为“人民的权力”。但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思想家王韬等人,均倡民权而反民主,认为“民主之制,犯上作乱之滥觞也”。这反映出当时
(2024·湖南衡阳二模·10)表1表1是中共十六大到十八大报告中有关中国外交政策的摘录。这表明我国( )
(2019·河南洛阳、许昌二模·26)隋文帝曾多次下语提倡儒家的礼仪道德,上台伊始,依照儒家典籍的规范,复汉魏之旧。然而《隋书》中却这样记载:“佛,日也;道,月也;備,五星也。”这表明当时
(2024·陕西咸阳一模·16)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逐步发展。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不断改革组织形式,筹备工作由原有全国外贸总公司统一组织发展至专业进出口商会具体发动。20世纪90年代中期,逐步形成了“省市组团,商会组馆,分类布展”基本布局。这一改革调整体现了
(2023·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测试·22)1934年2月,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要求消费品生产以高于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进行,但到1939年,重工业超额完成计划,轻工业则没有完成计划。这说明,当时苏联
热门试题
1.
(2019·河南郑州三模·29)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君民不隔不如夷”之说,他提出的重儒官、复乡职、公选举以及复陈诗等论,都立足于“通上下之情起见”,体现了西方的公举和公论的某些色彩。该主张
2.
(2018·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一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到18世纪末,英国贵族、乡坤、商人的数量达到69.8万人。他们有相当的经济基础能够维持一掷千金的奢侈生活,服饰作为他们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其花费必不可少。随着英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频繁,一些原来的社会底层民众着装突破了政府的限制。出身于贵族和富裕家庭的妇女也是奢侈风潮的推波助澜者。甚至,一部分女性女扮男装,外出工作,即便是农民,服饰已不仅仅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而是逐渐摆脱了简单实用的风格,将节假日所穿漂亮衣服同平时劳作所穿衣服区分开来,竭力追赶时髦,只有极少地区的农民不做改变。到18世纪末,一种反中世纪禁欲主义,鼓励人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潮使得与人息息相关的服饰也因此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人们摆脱了教会掩盖形体美的着装模式,充分展示人的自然美。 ——摘编自乔洋主编《近代服饰研究》 材料二 到1912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以样式论、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中山装、西装的;也有中西服装混合穿的,颇为滑稽。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一头中分头,戴金丝边眼镜。其实,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经捷足先登,在服饰上近代化了,一些前卫的女性竟相脱掉保守传统老式服装,穿起了西式旗袍,配上瓢鞋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洋布、洋伞、洋鞋充斥着农村市场。但那些远离口岸地区的人们,或许是习惯成自然,或许是无资添办,或许是出于对逊清的留恋,仍沿用旧服。 ——摘编自张华《清末及民国服装习俗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英两国近代服饰变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1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饰变迁对近代中国的影响。(8分)
3.
墨家认为“天”与“鬼”是箝制人们行为的外在力量,能帮助天下安定,必须服从;丧、葬、音乐不利于积累财富与繁庶人口,这些礼乐制度必须废除。这反映了( )
4.
茶叶作为一种文化综合体,很早就进入了羁縻体系之中,成为羁縻的重要手段。明朝将汉藏之间的茶马贸易收归官营,严格落实榷茶制,控制茶市开闭,严禁私茶。以上措施主要目的是( )
5.
(2024·河北衡水学三模·15)1939年3月底,英国政府宣布“对波兰进行保护”,许多学者称之为“外交革命”。对此丘吉尔曾经说过:“英国在执行了五六年绥靖政策之后,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几乎在一夜之间转化为决心介入一场显然迫在眉睫的战争,而这场战争条件之差、规模之大是绝无仅有的。”实际上,这场“外交革命”(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1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67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