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二模·15)1951年,西欧六国首先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洲共同体更名为欧洲联盟,逐渐发展成为拥有28个会员国的经济和政治实体。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A
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消失
B
欧洲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
欧洲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D
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据材料“煤钢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经济和政治实体”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由建立经济实体逐渐发展为经济和政治实体,且成员国数量不断增多,这表明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渐加深,故选D项;欧洲各国之间仍然存在矛盾,“消失”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二战后,欧洲国家加强了合作,但各国仍然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并没有走向统一,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欧洲国家走向一体化的历程,并没有关于欧洲在国际上发挥作用的相关描述,不能得出“欧洲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的结论,排除C项。
相关题目
(2019?广西南宁、玉林、贵港毕业班摸底?35)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1948年对外援助法》,规定“马歇尔计划”的金额应逐年审批,不确定4年的总金额,拨款53亿美元作为头15个月的援欧资金,但只是最大限额,并规定受援国须承担某些具体义务。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
孙中山曾说:“民族革命的缘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这表明民族主义
(2017.11·浙江高考·33)【加试题】学习历史,贵在知识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大略地说,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布局重心……贯通这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有这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 “这个格式的形成,一方面是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一方面又由于所尊崇的制度同自己的特殊条件相结合所产生出来的变化运用。” ——引自《梁思成全集》第五卷 材料二 “线性文化遗产”是近年来世界文化遗产关注的新领域,北京中轴线无疑是“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 就“中轴线”而言,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中轴线”表现了“择中”的观念,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②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颐和园的轴线分析,人们发现在与紫禁城尺度大体相同的皇家御苑中也有类似的轴线处理。 ——据唐晓峰《城市历史地理探索》等整理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的含义。综合材料一、二,以故宫为例,分析说明“中轴线”所凸显的文化价值意义。(6分)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所学对“择中”观念下的儒家思想核心内涵予以阐释。侧重分析②,请结合所学就“皇家御苑”颐和园的中轴线布局予以说明。(4分。只作选择不作分析说明者,不得分)
1954年9月15日,刘少奇在宪法草案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是我国国内各民族的共同目标。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保证每一个民族都能在经济和文化上有高度的发展。”这主要表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
明朝立国之初,因湖北郧阳等荆湘山区盗贼猖獗,官方对该地区实施封禁,导致其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明中叶以后,大量移民涌入此地,除了种植五谷杂粮维持生计外,还兼营多种行业,“山中木材、竹笋、纸张、木耳、香蕈、铁矿、木炭、黄金等各类产业,皆为流动移民所依赖”。这一现象反映了( )
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中东战纪本末》一书中指出:“古者列国分封,当王室多事之秋,犹有勤王之义旅。今旅顺失矣,盛京危矣,辇毂之下,烽烟渐近,而各省大吏,唯知自顾封疆。”该传教士提及的战争( )
南齐永明年间府库出钱亿万余,购买米谷丝绵,官方平价以“优黔首”。“远邦市杂物,非土俗所产者,皆悉停之。”这可用于佐证( )
1930年5月间,毛泽东在赣南寻邬县进行了周密的社会调查,写成《寻邬调查》,此后又发表了《兴国调查》《东塘等处调查》《木口村调查》《赣西南土地分配情形》《江西土地斗争中的错误》《分青和出租问题》《分田后的富农问题》等著作。上述调查及相关著作
“一五”计划期间,国家财政收入中有69.4%来自国营经济的上缴利润,国外贷款占总收入的2.7%;在苏联帮助设计和装备的技术建设项目中,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所担负设计的工作量达20%~30%,机器设备安装量达30%~50%。这表明“一五”计划( )
(2024·山东济宁二模·12)图2为发生于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某些重大事件。它表明( )图2
热门试题
1.
下图为距今约7~5万年前的四川濛溪河遗址发现的部分石器、骨器与木器。这可用于说明,该区域先民( )
2.
明朝中后期,苏州府下辖的钱门塘市,是一处重要的棉布集散地,有许多徽商在此租房而居,收买棉布,也就有了“钱鸣塘市”之称;同为苏州府管辖的平江镇,其经济支柱是米业,商人由湖广、江西运入大米,再由米行转卖到邻近各城镇。这表明当时( )
3.
(2020·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8)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据此可知,当时
4.
(2020.7·天津高考·2)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
5.
(2024·安徽高考·6)1899年,《万国公报》称:广学会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中东战纪本末》《时事新论》《列国变通兴盛记》等,“初印时,人鲜顾问,往往随处分赠,继而渐有乐购者,近三年来,几于四海风行”。这一现象表明(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0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