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9·四川泸州一模·27)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唐宋学者把传统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融合。这体现了
A
中国文化的发展空前成熟
B
中国文化的先进性
C
中国传统文化居主体地位
D
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传统儒家文化的特点就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包容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外儒内法;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对宋明理学以深刻影响,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文化的空前成熟、先进性、主体地位,排除A.B.C项。
相关题目
1950年,国家颁布《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其中规定发明人可以在发明权和专利权中选择其一:发明权归公有,国家给予发明人适当荣誉和物质奖励,国内任何单位个人都可免费使用;专利权归私有,享有一定期限的独占实施权。该条例( )
(2024·江西赣州二模·14)1860年—1900年间,大量欧亚移民迁入,使美国人口增长了近三倍,而工业产量的增长甚至比人口增长还要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在1.4%至1.6%之间,尽管这种增长并不稳定,但是每次经济衰退之后又会恢复快速增长。这表明( )
西周时,兵源主要来自贵族;春秋时,诸侯国开始向庶人征兵;至春秋中后期以后,士兵阶层来源更加多元化。这一变化
(2018·山西六校第四次联考题·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24年至1929年是欧洲和平与和解的时期之一。1924年,《道威斯计划》一项有关赔款支付的协商是这一稳定过程的第一阶段。《凡尔赛和约》要求德国人承担战争责任,要求德国人答应赔偿战争所造成的损失。在凡尔赛,对赔款支付的数额和时间表没有达成协议。在以后几年中,这一问题不仅是协约国与德国之间,而且是各协约国之间长期不和的根源。 ——《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后巴黎和会上三个主要协约国不和的表现。(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和会上协约国与德国之间问题导致的结果。(6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表2 1600-1800年世界十大城市的变迁(根据当时估算人口排序)-摘编自[美]钱德勒《三千年来的城市发展》等材料二表3 1500-1900年欧洲的城市化率备注:数据为居民在万人以上的城市人口占本国(地区)总人口的百分比。-摘编自刘景华《工业化以来西欧的“乡村城市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00-1800年世界十大城市中,中国城市所占席位最终减少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表3中某一国家或地区,对其城市化率的情况进行分析。(8分)
(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印度是不结盟运动创始国之一。而事实上,印度有过“结盟”经历,即1971年8月与苏联签订《印苏和平友好条约》。印度选择这时与苏联“结盟”。明显与其准备军事介入东巴危机动机有关。故此,印度国防部长贾格古凡·拉姆直言不讳地说:“印度能够解放孟加拉国及其人民,部分是由于签订印苏条约后产生的信心。” 通过一系列外交工作和军事干涉,印度成功肢解巴基斯坦,东巴独立成立孟加拉国,由此奠定现在南亚政治格局。东巴独立,巴基斯坦失去近55%人口和约16%的国土,国家被印度肢解的仇恨,深深记在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的脑海中。从此以后,巴政府集中精力管理西巴,并不惜一切努力发展核武器,以更好平衡来自印度的威胁。因为这次战争让巴基斯坦清楚认识到:关键时剂,只有巴基斯坦才能救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必须掌握致命式器才能避免被印度“吃掉”的风险。再者,失去东巴的巴基斯坦,有更多精力关注克什米尔问题,故持更加强硬的立场,从此,印巴克什来尔争端再无和平解决的希望,直至今天。 ——据姚远梅《印巴矛盾及印度如何肢解巴基斯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苏和平友好条约》签订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巴独立给南亚政治格局所带来的影响。(6分)
(2025·广东高三10月联考·4)下表可以用来说明宋代诗词( )
“_____。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根据上下文意,可知划横线处作者的主要论点是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建省,建立起与内地相同的以督抚为首、道府州县令为辅的地方行政机制;改革新疆地方官员的选拔任用制度,满、汉、少数民族均用,并实施科举入仕。这些做法( )
(2022·山东省济南市高三4月高考模拟·10)表1为中国共产党两次会议公报的内容节选,这反映出两次会议都表1
热门试题
1.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历史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
2.
(2023·江苏扬州·24)《扬州的夏日》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扬州的小笼点心实在不错:我离开扬州,也走过七八处大大小小的地方,还没有吃过那样好的点心。”这里的“我”是( )
3.
(2024·内蒙古通辽·8)学者萧冬连指出:“农村改革是农民对政策底线的冲击与地方上开明的领导人相互推动,一步一步获得共识,形成全国性政策的过程……最终农村改革对增产的显著效果为自己获得了合法性,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的改革。”这里所说的“政策底线”应指( )
4.
(2024·江苏南通三模·6)图1为美、英、德、日四国在中国直接对外贸易总额的占比情况。其中曲线①代表的是( ) 图1
5.
(2022·内蒙古通辽·11)在世界古代历史上,帝国的战争与扩张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下列关于战争与扩张客观上促进文明交流的表述准确的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943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388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405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4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5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