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甲午战争中,李鸿章不是积极地抵抗,而是想靠英、俄的力量来制止日本。这虽然没有实现,但俄、法、德三国的干涉居然使日本吐出了辽东半岛,被认为是“以夷制夷”策略的一大“成功”。可见,洋务派“以夷制夷”的实质是( )
A
基于欧日争端挽回国家权利
B
利用列强矛盾维护封建统治
C
学习国际规则以图抵御外侮
D
顺应世界潮流调整外交政策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甲午战争时李鸿章想靠英、俄力量制止日本,这背后根本目的是以列强矛盾为手段来维护晚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三国干涉还辽被视为“成功”也是巩固封建统治,所以“以夷制夷”实质是利用列强矛盾维护封建统治,故选B项;洋务派此举依靠列强不是基于欧日争端,并非主动挽回国家权益,而是被动依赖外部势力,排除A项;“以夷制夷”强调利用列强关系非学习国际规则,排除C项;“以夷制夷”只是传统外交手段运用非顺应世界潮流调整外交政策,排除D项。
相关题目
1945年9月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各部队“急向所规定之受降集中地区之附近,完成一切受降准备。”“受降地点以外之重要城市之据点,应迅速以有力部队接防控置之。”“奸匪活动地域,应集中优势兵力择要封锁之。”这反映了( )
表1是宋代理学家的言论。由此可知,他们( )表1
(2024·河南新乡二模·5)下图为1723年清雍正帝派遣官员致祭黄帝陵之碑,碑文蕴涵了“大一统”“君权神授”“民为邦本”的思想。清廷这一做法( )
1915年,列宁指出,一部分英国、德国和俄国的社会党人所进行的反战宣传,削弱了本国政府的军事力量;各国群众没有别的生路,只有用革命推翻“自己的”政府;社会党人应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利用反动政府在目前这场战争中的困难。列宁的主张( )
(2020·广西桂林一模·34)1917年7月1日,彼得格勒50万人举行示威游行。……绝大多数参加示威游行的群众在旗帜上和标语牌上写着“打倒战争!”“打倒十个资本家部长!”“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这些标语和口号反映出,在俄国
1839年,有学者写道:在这个国家里,制造业已占据统治地位,科学和工艺家喻户晓,但在年轻一代的教育课程中,人们几乎不曾注意到缺少上述科目,这无法不令我们惊讶。该学者认为( )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末年,时任蜀郡太守文翁“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便“欲诱进化之”,自此便有了成都城南的“石室精舍”,即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随即蜀地好学之风兴起。汉武帝将文翁办学经验向全国推广,“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汉武帝此举旨在( )
1875年8月,清政府任命郭嵩焘(中国首位驻外使节)为驻英公使的消息传开后,有人编出一副对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何必去父母之邦!”湖南士绅提出要开除他的省籍。这表明当时
(2024·天津河西区二模·9)下表是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比较表。对表中数据解读最准确的是( )
下列是某同学对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重大事件的整理,如果要对该时间轴加一个标题,最合适的是( )
热门试题
1.
双十协定签署:____年_____月______日(只写数字 格式:年.月.日)
2.
(2019·全国Ⅰ卷高三五省优创名校联考·7)在明清时期的徽商心中,谋生和求利是有所区别的,谋生在当时不单是谋取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担负起家人甚至是整个家族的生存和发展。这表明当时
3.
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4.
(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5.
(2024·福建龙岩三模·8)传统观点认为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后来学者经过考证认为,“中日民四条约的签订”,虽不能改变“丧失主权”,但也表明袁世凯等人为此曾据理力争,并采取了诸多举措。这说明(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9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