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根据世界各国市场的大小、自由度和生产成本的高低,采取全球化生产内部一体化或外部一体化的形式,形成直接的国际生产或国际外包两种不同的经营方式。这说明跨国公司
A
破坏公平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B
有利于国际资源的合理配置
C
是经济全球化的始作俑者
D
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相关题目
(2024·河北唐山二模·5)从隋唐大运河到京杭大运河,河北段线路仅是微调,邢台临西至天津的永济渠,依然是大运河的主线,但河北段大运河的商业地位却得到极大提升。这主要是因为( )
下表展示的是洪堡和蔡元培两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成就及主张。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2018·福建漳州二模·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一战前,欧洲各大国在哲学和历史学中把战争神圣化的理论盛行的同时,与大众联系更多的教育和文学在散播着“战争文化”。如:向青少年灌输大国沙文民族主义,宣扬光辉的历史和为民族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浪漫的超现实的小说大量涌现,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战争被普遍描绘成一种英雄事业和积极的力量。向非洲、美洲的殖民扩张冒险活动、丛林战争,被描绘成传播文明和基督教教义的豪迈事业。将适者生存的原理广泛运用到人类社会中,激发人们的情感,动员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军事训练,鼓吹军人的荣誉、极度丑化敌人,打击敌国的光辉观念:只有战争是人们纯洁灵魂、发扬英雄精神与豪迈气概的机会。 ——摘编自于沛等主编《世界历史·战争与和平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 “战争文化”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争文化”的影响。(9分)
在两极格局下,美国通过各种援助法案,对第三世界国家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念及现代化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苏联也开始这样做,并希望一些新独立的国家通过苏联的支持和采用苏联的现代化模式,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美苏的这种做法( )
1958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国防教育法》,指出“国家的安全需要最充分地开发全国男女青年的脑力资源和技术技能。”政府增拨大量经费,重视对“新三艺”(自然科学、数学和外语)等科目的教学。美国的这场教育改革运动
下表为1940—1945年陕甘宁边区部分县农民党员统计表(单位:人),这表明陕甘宁边区( )
(2018·广东汕头毕业班质量监测题·28)1899年,在清政府拒绝其租借浙江三门湾的要求后,意大利向清政府下达最后通牒并派遣军舰来华威胁。清政府严令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洋水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最后意大利宣布放弃对中国沿海的任何要求。这反映了当时
(2019·安徽安庆二模·33)1793年法国遭到外国入侵时,法国女性在医院里卷绷带,为士兵们制作衬衫,长裤,帽子,袜子,手套。一些人甚至自愿参加了革命军队的战斗。共和政府为此表示感谢,通过了一系列法律:使离婚合法化,使婚姻成为公民的契约,承认妻子拥有一部分家庭财产等等。这表明当时法国女性
唐中央集权面临的危机 漕运决定了王朝兴衰赋税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中唐经济格局的变迁
(2022·江西省南昌市一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学术思想,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看似虚悬无薄,实则前进的方向全是受其指导。中国是一个学术发速的国家。几千年来学术分门别类,各致其精。如欲详述之,将数十百万言而不能尽。现在所讲的,只是思想转变的大略,及其和整个文化的关系。西洋学术输入以来,中国人对之之态度,亦经数变。(一)其初是指采用西法者为用夷变夏,而极力加以排斥的。(二)继则变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三)再进一步,就要打倒孔家店,指旧礼教为吃人,欢迎德谟克拉西先生、赛因斯先生,并有主张全盘西化的了。其实都不是这么一回事。现在文化前途的转变乃是整个社会组织的改变,并非一枝一节的问题。——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期间中国人对“西洋学术”态度的演变划分为几个历史阶段,说明划分的理由,并选择其中一个阶段进行阐述。(要求:明确时间,理由充分,观点正确,表述清晰。)
热门试题
1.
(2019·湖北荆州·15)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诗句描述的是唐朝( )
2.
(2020·湖北荆门高三元月调研·42)(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国际法即国际公法,旧称万国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即以国家之间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它没有国内法那样集中的、有组织的强制机关——法院、警察、军队,它的强制只能主要依靠各个国家本身单独的和集体的行动。实际上,国际法具有强制力,它的效力有外力保证,对国家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摘编自王铁崖《国际法》(载邓正来编:《王铁崖文选》)就国际法的效力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
(2024·福建三明三模·11)苏美尔人一方面认为人是神所创造的,神决定着人类命运;另一方面,在史诗中把英雄塑造成“竭力摆脱神的约束,甚至在许多方面与天神抗争”的形象。这表明苏美尔人( )
4.
(2024·广西中考·9)1950年秋,东北地区掀起“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忙炒面”的热潮,仅20多天的时间,就有405万斤炒面送到前线。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 )
5.
(2017·江苏高考·16)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0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