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测试·13)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一思想在当时
A
旨在瓦解国民党的反动阵营
B
奠定了七届二中全会的基础
C
坚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原则
D
指明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由材料“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构成革命的动力,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坚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原则,故选C项;1949年4月国民党统治已经被推翻,排除A项;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1949年3月,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偷换概念为社会主义革命,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4·山东日照二模·4)以下为明太祖在其所编定的《皇明祖训》中对历史上对外关系所作的经验总结。据此可知,明朝对外关系( )
(2020·广东茂名一模·31)“一五”计划实施期间,工人阶级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在“一五”计划建设中也大显身手,农民也关心工业建设,他们努力用增加生产、积极交纳农业税和交售粮棉的实际行动支援工业建设。这反映了
经济学家吴敬琏这样评价苏联某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结果没有实质性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不仅如此,还打破了原有的经济秩序,加剧了地方割据,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泛滥,从而使经济出现混乱。他评价了
(2020·山东高三第一次仿真联考·2)“汉家至德博大,宇内万里,立置郡县。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今(西汉晚期)部刺史,居牧伯之位,乘一州之统,选第大吏,所荐者高至九卿,所恶立退,任职重大”。这反映出西汉晚期
(2018·湖北天门、仙桃、潜江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题·26)明代《沈氏农书》记载,“种田地力最薄,然能化无用为有用;不种田地力最省,然必至化有用为无用。何以言之?人畜之粪与灶灰脚泥,无用也;一入田地,便将化为布帛菽粟”。材料反映了明代
(2023·湖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压轴卷·11)1935年,在两河流域西北部的玛里王国遗址出土了约两万件楔形文泥板,从中可见比古希腊早一千多年的玛里王国实行的是由资深者组成的议事会决定重大事务的集体决策机制,这与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十分类似。据此,下列解释最恰当的是( )
(2024·浙江宁波二模·12)1944年7月,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召开会议,讨论战后世界经济问题。当年各国代表签署同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小会议室被命名为“黄金屋”。该会议形成的决议( )
(2018·江西南昌一模·41)(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94年7月卷3发表了《朝鲜纪乱》,初次报道了中日军队在朝鲜对峙的严重事态。其指出:“中国出师为藩邦戡乱,实属名正言顺”,而日本以《天津条约》为借口,拒绝各国调停,“财是日本自知其曲而思图逞志于戒行,中国于此岂尚甘于退让哉”!与此相应,《万国公报》不但相信中国必胜,而且积极为之出谋划策,主张狠狠教训日本。直到1894年10月,《万国公报》卷69还发表了《英将谭兵》,即对曾在北洋水师任职的英水师副提督琅威理的访谈录。这位英国将军断言,中国海军的实力不容低估,不仅足以战胜日本,即与西方大国战亦觉绰绰有余。 自1894年11月卷70起,林乐知写道:“中国昔日自夸之处,至此而扫地殆尽……总而言乏,中国至夸日,实已一败涂地,不可收拾。”1895年1月,林乐知在《以宽恕释仇怨说》一文中说:“量论中日两国之是非曲直,则中国任朝鲜之败坏而不加整顿,固亦有不是处,亦有曲处,然日本之甘为戎首,而以强词夺理,则其但有曲处,而无是处可知……所惜天下事,往往不论理而论势。今中国亦既败矣,遂有偏于日本者。”5月《万国公报》刊载《追译中东失和之先往来公牍》,其中包括由西文译出的战前中日双方交涉公牍9件。林乐知在按语中说,从这些文件看,双方互相咨照,词意和平,惟中国始终坚持朝鲜是其属国,“轻蔑日本之意,实于言外见得。从此衅隙渐开”。 ——据郑师渠《<万国公报>与中日甲午战争》 材料二 1868年,美籍传教士林乐知、丁韪良在上海创办《中国教会新报》周刊,以刊登教艾、教务等内容为主。六年后易名为《万国公报》,共延续33年,出了七百多期。这份传教士办的中文报纸对于中国有识之士的思想熏陶作用无可比拟。光绪皇帝每期必读;洋务派大臣都是这份报纸的忠实读者;孙中山不但是其忠实读者,它还刊登了孙中山致李鸿章书两封;康有为、粱启超以其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那个时代几乎每一个中国文化人,都如饥似渴地寻求每一期《万国公报》。林语堂称:透过《万国公报》,林乐知成为他生命中影响最大、决定命运的人物;甚至日本天皇都长期订阅这份刊物。 ——黄显功《万国公报》出版前言 (1)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万国公报》对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后立场与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13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万国公报》对甲午战争立场与态度的变化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作用。(12分)
下面为“明清时期中国人口变化”示意图(据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改编)。清朝前期人口的增长( ) ①总的背景是经济繁荣、国土开发 ②与赋税制度的调整存在一定的关系③高产粮食作物的引进是重要原因 ④直接导致华工出国,形成苦力贸易
(2018·浙江湖州高中八校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中·16)军队是一切军事行动的基本力量。在近代史上,下列军队创建最晚的是
热门试题
1.
(2019·北京市·24)右侧漫画原图发表于1912年,桶上英文意为“巴尔干麻烦”,桶盖将被蒸汽顶起,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德、奥匈、沙俄等国。漫画可以说明( )
2.
如图是川、滇、黔、陕、甘、湘、桂等七省当年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
西汉时,太后与皇帝分别居于长乐宫和未央宫,长乐宫亦置卫尉、少府等职,仪同未央;东汉初年,太后与皇帝同在一宫居住,不再拥有独立的宫室。这体现出东汉初年统治者( )
4.
形成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600年的雅利安人圣典《吠陀》中记载:人民祈祷神赐予一位勇士最伟大的秉赋以保护人民的财富和安全,人民会选举他为国王;国王加冕时必须宣誓效忠于法律。这表明古印度( )
5.
(2020·湖北高三4月线上调研测试·26)《新唐书》记载:贞元八年(792年)河南、河北、江、淮、荆、襄、陈、许等四十余州发生水灾,中书侍郎陆贽秉持“所费者财用,所收者人心”之“王化远被”理念“上奏”劝德宗遣使赈灾。陆贽的“上奏”立足于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9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