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广东汕头高三一模·1)读图1:
图1:仰韶、龙山时代出土铜器地点分布图
图1可说明,这一时期黄河流域( )
A
各史前文化独立发明了冶铜技术
B
铜器制作进入了萌芽和发展期
C
最早发明和推广了青铜冶炼技术
D
已出现了疆域较大的早期国家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据图中信息,图中的多个铜器出土地点,证明了铜器制作在这一时期已经进入了萌芽和发展期,故选B项;虽然图中显示了黄河流域仰韶、龙山时代的铜器出土地点,但并不能直接证明各史前文化独立发明了冶铜技术,排除A项;图中的信息并未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黄河流域在这一时期是青铜冶炼技术的最早发明和推广地,排除C项;图1并未明确显示出在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疆域较大的早期国家,D项与材料主旨不相关,排除D项。
相关题目
图1反映了近代中国某重大事件。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2018·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第二次联考题·24“育”甲骨文写作 ,(人,指女人),(倒写的“子”,表示出生的婴儿)。“育”字的小篆为,由甲骨文的会意字讹变为形声字。这说明
(2023··6)1902年以后,梁启超、马君武、朱执信都曾在他们的文章中介绍马克思及其主张;孙中山在1912年也曾认为“麦氏(即马克思)之资本公有,其学说得社会主义之真髓”;1918年以后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专门介绍马克思主义。这一发展过程反映了
明初废丞相后,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百司,政务繁忙。因此明成祖设立
隋文帝在开广通渠的诏书中写道,“一得开凿,万代无毁。可使官及私家,方舟巨舫,晨昏漕运,沿泝不停。……然不有暂劳,安能永逸?”隋文帝认为开凿大运河( )①可能会导致人民的疲敝 ②巩固了隋朝的国家统一③应该更加注重长远利益 ④可以促进交通方式变革
公元前434—前433年,雅典首席将军伯里克利在向阵亡的将士致祭时声称:“我们虽然看不见神,但是从他们所受的崇敬,从他们赐给人类的福祉中,我们可以断定,他们的确是永生不朽的。”伯里克利的话表明,普通人通过他们的奉献可以获得神性,享受神一样的祭祀。据此可知,古雅典( )
1924年,苏维埃政府进行币制改革,使卢布的价值逐渐稳定下来。1925年联共(布)召开中央全会,决定放宽对私人工商者的信贷条件,降低高额税率。在农村取消对农民经商的限制,增加对农民的贷款。这主要反映了苏联( )
(2024·山东潍坊高三上期末·15)图5为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任职期间(1979—1990)采取的改革措施。上述举措旨在图5
(2024·山东济宁二模·5)1876年,郭嵩焘奉派为第一任驻英公使。他看到在英国的日本留学生多讲求法律经济,学兵者绝少,感叹到:“盖兵在末也,各种创制,皆立国之本也。”其观点反映了( )
(2018·湖南衡阳一模·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晚清民初的一批学人,以傅斯年为代表,有志于沿着(欧洲)东方学的道路,推进中国的人文学术水平,提出“我们要科学的东方学正统在中国”的口号,这与陈寅恪当时的学术研究有不谋而合之处,他们都同属于主张中国学术与世界学术潮流接轨的力量,1930年代,陈寅恪开始进入中国中古史研究领域。其实之前陈寅恪的佛教和周边民族历史研究与中国学术环境是有些脱节的。陈寅恪的学问更欧化,对语言的要求也更高。对于学生来说,他开设的课程过于艰深,这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问题,他不得不有所改变,转而开设魏晋南北朝史和隋唐史课程,而他对自身的学问和学界潮流的反思,才是转而以中国史为主要研究方向,并开始理论建构的。欧洲是国际东方学的中心,有着悠久的学术传统,名家辈出,以陈寅恪对自己的期待,是不甘为人后的,在这种情况下,陈寅恪加大中国中古史研究的力度,并致力于理论体系的构建,不但是他在学术上进行的自我突破,对当时希望跻身世界学术前列的中国学界来说,这种新的尝试也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朱溢《陈寅恪中国中古史理论体系的建立》 (1)根据材料结并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寅恪学术转型的主要原因。(9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寅恪先生在学术史上的贡献。(6分)
热门试题
1.
中世纪欧洲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分裂状态,基督教成为普遍的文化符号,民族国家的崛起是欧洲逐渐走出中世纪的重要表现。下列选项中,对民族国家崛起有推动作用的是( )①路易十四加强专制王权 ②英法百年战争的爆发③西欧兴起宗教改革运动 ④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
2.
著名哲学家勒内·笛卡尔(1596—1650)的名言是“我思故我在”,伏尔泰对这一观点也说:“我们确实知道我们存在,我们感觉,我们思维”这表明他们主张
3.
(2019·四川乐山一模·29)清末著名实业家周学熙经营的启新洋灰公司,曾向农工商部请求杜绝国内水泥行业的竞争,以达长期垄断市场之目的。这从侧面说明,当时的民族工业
4.
(2014.山东文综.17)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 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5.
汉到明清,中国城市基本上是中央集权式的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城市都是地方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又是科举与官学等教化机构所在,推行农田水利、河道整治工程,负责地区文化和社会建设,如教育、救灾、福利和医疗等服务的提供。这说明古代城市(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9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8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