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9·河南洛阳一模·5)魏晋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君主的种种奇异之处,都能在华夏历史上帝王圣贤的“奇异库”中找到,这些神异行为或现象原本是华夏帝王们专属的符号。这反映出魏晋时期
A
民族认同感有所增强
B
门阀世族政治强化
C
君权神授理论系统化
D
夷夏观念日益固化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解析】由材料“这些神异行为或现象原本是华夏帝王们专属的符号”可知少数民族与汉族间的民族融合与民族认同,故选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门阀士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认同而非君权神授,排除C项;由材料可知夷夏观念的弱化,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3··2)古代史籍中有许多关于“天府之国”的记载。表1反映了 表1
(2024·山东德州三模·11)表3为欧洲不同地区史学界对西欧封建社会起源的认识。这反映出( )表3
(2021·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9)1900—1937年,京、津两市地毯工业的机器设备主要用西门子马达带动,所用羊毛主要产自山东、河南及西北各省,颜料多由英、德等国进口,棉线多购自天津纱厂,大部分产品经由天津运销欧美各国。这说明当时
(2018·江苏高邮高二第一学期教期中·12)1924年11月,孙中山以大元帅身份公布了《工会条例》。条例中的某些条款,“允许脑力和体力劳动者组织工会,工会在其范围内,有言论、出版及办理教育事业之自由”“工会在必要时,得根据会员之多数决议,宣告罢工等。”这些规定
(2024·北京朝阳区二模·4)下图是中国部分时期人口变化图。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①盛唐时期的实际人口数超过一亿 ②番薯引进促进了宋元时期人口增长③清朝赋役改革导致隐匿人口减少 ④战乱与灾疫是人口减少的重要原因
(2022·广东省一模·17)历史发展过程充满着延续与变迁的互动,可以从不同角度予以认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41年,吕思勉据古籍中的“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封邦建国”等,提出中国古代经历了部族之世、封建之世、统一之世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国古史分期的讨论成为学术热点,绝大多数论者认为中国古代经历了奴隶社会,但对封建社会的开端有不同的说法。其中,“西周封建说”认为,“周初大封建,就是自天子以至于采邑主,向农奴和农民征收地租”;“战国封建说”认为,“‘初税亩’的意思是表明鲁国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这就是地主制度的正式成立”。——摘编自张广志《中国古史分期讨论的回顾与反思》等材料二自人类诞生起,人类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要掌握时间。为了整理过去,我们求助于不同的词,比如说“年代”“时代”以及“周期”。但是在我看来比较合适的是“时期”这个词,到20世纪又派生出“历史分期”的形式,它表明的是人类在某一时间的活动,并且强调这样的分期不是中立的。人们将时间切割成时期的理由常常来自某些定义,这些定义强调了人们赋予这些时期的意义与价值。——摘自【法】雅克·勒高夫《我们必须给历史分期吗?》
(2024·山东潍坊三模·9)有学者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使用权限上界定了集体与农户间的关系,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变革从经营权限上理顺了国家与农民间的关系,税费全面取消从经济层面上塑正了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理顺了城乡两极分化、对立的关系。这说明党制定农村政策( )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指出一味强调陆守,以守为战,“譬如两人对弈,人行两步,而我行一步,其胜负尚待问乎?”“徒守于陆,不与水战,此常不给之势”。这表明林则徐
(2019·湖南张家界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24)有人说“在人类对地球环境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之后,在人类交通工具取得各种进步的背景下,真正意义的全球化也就登上历史舞台,并且逐步升级。其中,人类出于对自身所处地理环境认识所做的巨大探索,更是极大地促进了上述本质上源于经济目的的全球化。”这表明
13世纪上半叶,英国国王亨利三世指责某个伯爵侵犯了王室领地,但伯爵反而宣称国王首先侵犯了他的土地,并说“如果我屈从于国王意志而违背了理性,那我将对国王和正义犯下更严重的错误。”由于国王违约在先,伯爵表示效忠关系自动解除。由此可见,此时英国( )
热门试题
1.
(2020·湖南永州三模·26)北宋时期,州、府级城市实行厢坊两级管理体制,县级城市一般只允许设置坊巷和市。但到南宋时,江南地区的一些市镇开始仿效州府城市,私自设立厢级机构。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
(2017·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三次联考·26)有学者指出:明朝完整的科举考试共有三场,不仅包括《四书》《五经》的记诵,还包括诏、诰、表、判和策问等内容,八股文只占第一场中的一小部分。假如只知道有第一场,那么这个所谓科举,只不过是其全部内容的1/4甚至1/5而已。材料旨在说明
3.
印度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____
4.
(2015·广西梧州·1)19世纪中期,法国的一名外交官对两个“联合的民族”在抢掠方面的“特点”进行对比:法国人毫无章法,甚至是一种无政府状态;而英国人则是有组织有安排、有条不紊。该“抢掠”发生于( )
5.
(2024·高考真题(全国新课标卷)·5)清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941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385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396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4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5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