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河南信阳二模·10)19世纪60年代,有官员上奏说“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但遭到驳斥,认为是“道学鸣高”,故作危言耸听之论。这表明当时
A
“用夷变夏”风气渐开
B
复古守旧思想居于统治地位
C
“满汉之争”斗争激烈
D
轻视科技传统观念依然盛行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由材料“但遭到驳斥,认为是道学鸣高,故作危言耸听之论”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有识之士认识到西方自然科学的先进性,主张学习西方用外来文化改造中国传统的东西,呈现出“用夷变夏”的风气,故选A项;“但遭到驳斥”说明已经萌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且“居于统治地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满汉之争”强调满族与汉族的争辩,材料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技艺的斗争,排除C项;“盛行”不符合史实,19世纪60年代兴起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排除D项。
相关题目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20世纪初,橡胶需求增长,英国皇家植物园组织团队深入南美洲搜集橡胶种子,经培育后分发到锡兰、马来亚等地,西方资本公司转而在东南亚建立大量橡胶种植园。1905—1924年,东南亚橡胶在世界橡胶产量中所占比重由6.8%上升到了93.2%,仅马来联邦地区的橡胶种植园就有300个,西方资本投资额约为5000亿美元。——摘编自王林亚《从东南亚种植园看殖民主义生态影响》材料二二战结束时,马来西亚的经济已成为以橡胶、锡这两个农矿初级产品生产与出口为主的典型殖民地经济。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因英国资本撇出致使马来西亚许多大型种植园被废弃,政府将其划分为小块分配给马来人,同时鼓励开发新的小胶园,推广高产胶树与新型技术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政府在不适合种植橡胶的地区推动稻米与油棕等经济作物的发展。政府还通过调节国内橡胶产量和出口来维持与增加橡胶收入,以应对世界橡胶市场上合成橡胶的竞争。1979年,马来西亚等“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成员国与消费国签署《国际天然橡胶协议》,该协议生效后成功干预了橡胶市场价格的几次变动。到1988年,马来西亚的橡胶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摘编自姚昱《从殖民地经济到现代经济》材料三1952年,中国政府与锡兰签订贸易协定,用大米换取锡兰橡胶。50年代中国在海南等地尝试种植天然橡胶,后来成为世界上唯一在北纬18°到24°范围内大面积成功种植天然橡胶的国家。21世纪初,中国橡胶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马来西亚等国投资建立橡胶加工厂或控股、参股当地橡胶企业。2006年,云南农垦集团在老挝成立了云垦云橡公司,与政府合作积极带动当地村民发展橡胶产业,实施罂粟替代种植。——摘编自杨云匀、马俊《中国与东南亚天然橡胶产业合作研究》等(1)结合材料一,概述20世纪初西方资本公司在东南亚建立橡胶种植园的背景。(4分)(2)结合材料二,概括马来西亚政府在从殖民地经济到现代经济转变中所做的努力。(4分)(3)简析中国与东南亚天然橡胶产业合作的意义。(6分)
(2019·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一模·27)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然而,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说明政府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2023··10)法国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各派颁布的宪法都不同程度地冲击了封建贵族、僧侣的特权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拿破仑帝国虽有同封建贵族相妥协的一面,但本质上仍是资产阶级政权。材料重在强调法国
隋唐时期,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和越南,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下列体现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对日本影响的是( )①大化改新 ②建造景福宫 ③创造出谚文 ④“和服”的改造
(2018·河南洛阳高二第一学期期中·13)“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材料说明启蒙思想家
15世纪,瑞士人威坦维勒在诗歌《指环》中,把骑士的比武大赛和宫廷生活描写成乡村的农民骑着怀孕的母马、驴和骡子,以筐、碗、桶为头盔,以编筐为盾牌,用耙子、锄头和连枷打斗的场面。这反映出当时( )
(2018·福建漳州二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世纪初,普鲁士首相施泰因称:“我们无需去摧毁所有的老传统,而是必须对它们作合乎时代精神的改造。我们不仅反对那些民主的空想家,而且也反对那些诸侯专横权利的捍卫者。从现状中,我们能发展起这样一种局势,它既不会砸毁一切,又能超出原有结构的气氛不断上演新的剧目。” ——摘编自丁平《探析普鲁士面临危亡而改革强国的促成因素》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传承与变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1945年8月《中央日报》刊登一则电文:“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这表明( )
(2024·河北衡水学三模·6)学者认为:当时的中国备受社会经济弊病、军事衰弱、政治腐败、人口过剩、自然灾害和广东局势紧张的困扰,国家出现大动荡的条件成熟了。材料中所说的“大动荡”事件( )
热门试题
1.
(2020·江苏镇江·24)观察右侧漫画,它讽刺的是二战后美国推行的哪一举措? ( )
2.
(2019·安徽“江淮十校”第二次联考·2)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3.
(2024·广东湛江二模·10)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针对全国25个省(区、市)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领导进行的成分调查表明,在支委、社管委、生产队长和社会计四种领导职务中,均是贫农所占比例最大,分别占到42.8%、43.3%、43.7%、35.1%;其次是贫下中农,均占20%以上。这一调查说明当时( )
4.
陶寺文化早期,随葬器物的使用已有相当严格的限制,朱绘大口罐在大型墓中用四件,而中型墓只能用两件。至陶寺文化中期,大墓的礼器群更加华丽,非实用性更强,礼器色彩更浓。这些考古发现表明当时( )
5.
(2019·山西太原二模·27)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分布大小港口有一百多处。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中国出口的商品有236种之多。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899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57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