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天津河东区一模·2)战国时期,七国君主都标榜是黄帝的后裔;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禹的后代;鲜卑族拓跋部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政权后,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后裔。据此可知( )
A
华夏认同观念强化
B
尊祖敬宗思想推广
C
国家统一趋势加强
D
民族关系趋于平等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据材料信息可知,战国七雄、少数民族均以黄帝、大禹为祖先,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强化,故选A项;以黄帝、大禹为祖先,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是尊祖敬宗,排除B项;标榜祖先是黄帝、大禹,是为了显示自己政权的正统性,对国家统一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封建社会时期,边疆少数民族和中原政权之间大都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地位不平等,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9·湖北黄冈9月质量检测·5)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诏令开封府三鼓以后不禁夜市;宋仁宗景佑年间(1034 - 1038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1068 - 1077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这些措施
(2025·河北沧州高三月考·9)1947年7月,华北财经办事处成立。其主要任务如下表所示。该机构的设置旨在( )
(2019·广东佛山顺德区二模·24)西周时期,很少有个体脱离宗族的现象,宗族内部一定程度上实行“异居而同财”。春秋时期宗族实体逐步解体,统治者鼓励人们进行商品交换以促进农业生产。由此可知
许多古代文明成就在北纬30度地区诞生,如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中国的三星堆文化区和美洲的玛雅文明遗址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2019·江苏“百校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考试·4)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明世宗派朱纨整顿海防以防倭,朱纨严厉禁绝沿海百姓私自泛海通番,却遭到御史周亮等弹劾,闽浙籍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也反对朱纨。这反映了明朝中期
十月革命后,苏俄的讲习所、俱乐部、文学和教育组织等传播着各种与布尔什维克不同的思想。这些人围绕着对十月革命的评价和苏维埃俄国的未来走向等问题,妄加评论。这反映出当时苏俄( )
20世纪20年代,电影中“伤风败俗”内容增加,天主教与电影界的矛盾日趋激化。为避免政府干预,好莱坞片商行业公会成立海斯办公室,并于1927年开出包含多种“禁止”“谨慎对待”事项的清单,即《海斯规范》。对此,中小电影制片公司不敢懈怠,而八个垄断电影公司却阳奉阴违,但很快处于下风。《海斯规范》的颁行( )
(2022·河北省邯郸市一模·8)1940年8月百团大战发起后,9月卫立煌、阎锡山根据蒋介石的指示制定了配合百团大战的攻击部署。1941年,日军发动中条山战役,彭德怀制定了关于配合国民党军应对进攻中原之敌的作战部署。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时
北宋中后期的笔记小说《邵氏闻见录》中记载:“五代时陈抟有大志,曾经纠集数百人打算趁着天下大乱攻占汴州,半路听说(赵匡胤)太祖登基,笑着说:‘天下于是定矣。’便隐入华山为道士。”小说中的这一记述( )
图1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山东地区( )
热门试题
1.
(2018·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一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到18世纪末,英国贵族、乡坤、商人的数量达到69.8万人。他们有相当的经济基础能够维持一掷千金的奢侈生活,服饰作为他们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其花费必不可少。随着英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频繁,一些原来的社会底层民众着装突破了政府的限制。出身于贵族和富裕家庭的妇女也是奢侈风潮的推波助澜者。甚至,一部分女性女扮男装,外出工作,即便是农民,服饰已不仅仅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而是逐渐摆脱了简单实用的风格,将节假日所穿漂亮衣服同平时劳作所穿衣服区分开来,竭力追赶时髦,只有极少地区的农民不做改变。到18世纪末,一种反中世纪禁欲主义,鼓励人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潮使得与人息息相关的服饰也因此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人们摆脱了教会掩盖形体美的着装模式,充分展示人的自然美。 ——摘编自乔洋主编《近代服饰研究》 材料二 到1912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以样式论、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中山装、西装的;也有中西服装混合穿的,颇为滑稽。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一头中分头,戴金丝边眼镜。其实,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经捷足先登,在服饰上近代化了,一些前卫的女性竟相脱掉保守传统老式服装,穿起了西式旗袍,配上瓢鞋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洋布、洋伞、洋鞋充斥着农村市场。但那些远离口岸地区的人们,或许是习惯成自然,或许是无资添办,或许是出于对逊清的留恋,仍沿用旧服。 ——摘编自张华《清末及民国服装习俗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英两国近代服饰变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1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饰变迁对近代中国的影响。(8分)
2.
(2023·吉林长春·22)探明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提出进化论观点的科学家是( )
3.
1864年,普鲁士公使李福斯在大沽口发现三艘丹麦商船,由于当时普鲁士与丹麦正在欧洲交战,李福斯立即下令扣押这三艘商船当作战利品。恭亲王奕?依仗《万国法原理》抗议,最终李福斯被迫释放了三艘商船。这反映出( )
4.
(2019·江苏徐州·22)15、16世纪时,意大利的父母给孩子们命名,不是取《圣经》中的人物和基督教的圣哲,而是取不信基督教的名人——恺撒、荷马、梭伦、伯里克利等。这是因为( )
5.
(2020·广东省·7)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9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