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中国古代家训灌输忠孝观念,强调治家理财,重视耕读立业。到了近代,则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培养工商业意识,注重培养世界视野。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的引导宣传
B
家族发展繁荣的需要
C
自然经济的解体
D
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结合近代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可知,近代前期,清政府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因此重视培养工商业意识的出现与政府宣传引导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古代强调治家理财,重视耕读立业。到了近代,则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培养工商业意识,注重培养世界视野”说明时代的变化是其观念转变的主要原因,家族发展繁荣的需要不能体现出时代的变迁,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并非完全解体,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因此民族危机加深,故D项正确;
相关题目
(2019·湖南永州一模·4)魏晋以前盛行钟、鼓、罄一类的敲打乐器,此类乐器使用往往用来显示主人身份等级。魏晋时期,钟、鼓、罄等乐器已经失去了昔时的辉煌,活跃于社会上的大多是可携带的乐器,如古琴、长笛、筝、琵琶等。这一变化表明魏晋时期
(2019·河南新乡高三调研考试·2)春秋时期,晋国利用戎狄“贵货易土”的特点,用财货交换戎狄的土地。《吕氏春秋·异宝篇》记载,孙叔敖死前告诫儿子,勿受封赏的良田,只取楚、越间的寝丘贫瘠土地,如此可保长有。材料表明春秋时期
著名学者柏杨提出:“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此“组织精神
如表是21世纪以来北欧国家关于福利制度方面的若干政策。这表明,北欧国家( )
据《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记载,1952年我国各类高校调整前后校数变化如下:
(2024·福建泉州三模·1)中华文化圈的形成伴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与传播,向外传播的主要是粟、黍、丝绸、瓷器、造纸术、印刷术等。古代中国的历代政治疆域基本上都小于文化上中国的范围。这体现了中华文明( )
在与保皇党进行论战时,孙中山针对保皇党成员将形容汤武革命的“天下归心”也用来形容华盛顿(称“十三州人民归心也”),明确予以批驳,华盛顿“为十三州国民之一分子,虽职有等差而分皆平等,同心一致以赴公义,同无所谓谁归心于谁也”。孙中山的批驳( )
十七、十八世纪时苏州的布号十分发达,它大量收购农村的织布,并对所收购的棉布进行最后的加工一漂布、染布,每一布号所产的棉布都有自己的标志。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下表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主要物资国家统一分配的比重变化情况。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
(2025·贵州贵阳摸底考试·11)“波尔( pol)”源于希腊语,意为“ xx之城”。公元前8一前6世纪,许多希腊城邦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扩张,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众多城邦。至今,这些地区的许多城市依然名为“ xx波尔”。古希腊城邦的活动( )
热门试题
1.
(2019·湖南永州一模·7)李贽在评价《藏书》时说:“盖我此书,此乃万世治平之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非漫然也……凿凿皆治平之事与用人之方。”这表明《藏书》
2.
(2024·山东济宁·6)《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兰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此规定( )
3.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4.
按明制,除了发生重大变故而免朝,皇帝每日都得上早朝,接受文武群臣的朝贺,并现场裁决各衙门所奏事务。明代中后期皇帝不面议、不批答、不亲政,但偶尔批答、偶尔亲政,甚至时时别出心裁地驳回内阁票拟。这表明明代中后期( )
5.
(2020·内蒙古赤峰·4)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学生学习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941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385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396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4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5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