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
首先,我们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1.1967年,苏联经济学家胡坚科。2.在几个国营农场尝试实行承包责任制。3.成效显著,但受到指责,最终入狱。接下来,我们逐个分析选项:A.改革时机不成熟
题目中并未明确提及改革时机的成熟与否,而是强调了胡坚科因改革而受到的打压。此选项虽有可能,但非直接由题干信息得出,排除。B.重工业领域被忽视
题目中讨论的是国营农场的承包责任制,与重工业领域无直接关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冷战形势仍严峻
虽然冷战确实在1967年处于严峻状态,但题目描述的是苏联国内的经济改革及其遭遇,并未直接涉及冷战形势。此选项与题干信息无直接联系,排除。D.苏联模式明显僵化
胡坚科在国营农场尝试实行承包责任制并取得显著成效,却因此受到指责并入狱。这反映了当时苏联的经济体制(即苏联模式)对于改革和创新有着强烈的抵触,以至于即使是明显有益的改革尝试也会受到严厉打压。这种情况恰恰说明了苏联模式的僵化,无法灵活适应和容纳新的经济管理方式。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斯大林模式,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