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安徽黄山一模·12)1933年10月,美苏双方互致信函同意举行正式外交谈判,11月初,美苏举行会谈并达成建交协议,斯大林在评论美苏建交时说:“问题不仅在于这件事增加了维护和平事业的机会,也为加强两国之间的贸易联系,打下了合作的基础。”这表明
A
美苏关系缓和利于新经济政策推行
B
美国放弃孤立主义开始谋求世界霸权
C
国际形势变化缓解意识形态的对立
D
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力量逐渐发展壮大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结合纲要下册所学,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国际形势严峻,美苏调整外交政策而建立外交关系,故选C项;“新经济政策”不合时空,新经济政策实施于1921—1927年,排除A项;“放弃孤立主义”不合时空,美国放弃孤立主义的标志是1941年12月美国对日宣战,排除B项;“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不合时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标志是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9·陕西商洛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1)以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外资大型工业企业来计算,1840—1894年为23家,各家创办时的资本总额共为7631千元。1895—1913年增加到136家,创办资本总额为103153千元,后者为前者的5倍。外资企业在华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2022·江苏泰州四模·3)下图是敦煌佛爷庙湾魏晋墓《骑竹马》画像砖石。骑竹马作为少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通过模仿骑马一蹦一跳的样子锻炼腿部力量和上下肢的协调性。该图体现了
(2020·山东青岛三模·12)1910年,英国某作家认为:由于全球化,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存,战争行为已经变得“无利可图”,即使对于胜利国来说也得不偿失,因为通过战争掠夺的有限战利品和领土,远远无法抵消商贸信用的毁灭。他的观点
(2022·江苏泰州四模·16)下图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执行自由贸易协定的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同盟会内部在讨论临时政府体制问题时,孙中山说“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宋教仁则“内审国情,外察大势,鉴于责任内阁之适于民国也,起而力争”。这表明当时( )
1950年,中国共产党将解放石家庄时接管的大兴纱厂正式发还给原资方自营,经政府与资方协调,发还方案从公私合营调整为完全私营。这反映当时中国共产党
(2024·山东菏泽高三一模·4)表1是1600—1812年清朝的农业生产和人口统计表。这主要说明当时( )表1
经济全球化并不是“免费的午餐”,任何国家在这一进程中都面临着风险并要付出代价。但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处地位不同,实力不同,发达国家面临的风险和付出的代价要小于发展中国家,它们是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即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使它尽可能地趋利避害。材料意在说明( )
(2024·河北保定一模·5)表2为1683年至1688年开到日本的中国民间商船即“唐船”数量表,表格信息说明清朝( )表2
历史转型是个非常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关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的理论——“历史三峡论”,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其中的“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热门试题
1.
乾隆时期,孔庙、娘娘庙、神农庙等中原庙宇在蒙古族聚居的一些地方出现,并受到人们的尊崇,蒙古族(尤其是八旗蒙古)中还出现了一批颇具声望、兼通蒙汉的文人学者。这反映出当时( )
2.
(2019·山西太原二模·32)在古代雅典,戏剧家的创作主要涉及城邦政务、社会矛盾、人生困惑等问题,戏剧开演前通常会有一些仪式,为国牺牲公民的子女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会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以前得到城邦抚恤金。这些现象说明雅典
3.
(2015·北京文综·1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4.
(2025·河北承德高三11月模拟·11)马铃薯是非常重要的粮食、蔬菜、饲料多用途型作物,在美洲已有几千年的栽培食用史。16世纪下半叶,马铃薯通过雷利等海盗传入英国,16世纪末传入亚洲、南非等地,进而传遍了全世界。马铃薯的传播( )
5.
《左传》记载晋灵公派鉏麑刺杀赵盾:“晋灵公不君。……宣子(指赵盾)骤(意为多次)谏,公患之,使鉏麑贼(刺杀)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有研究者对该记载的真实性表示怀疑,认为鉏麑死时旁边并无别人,他的心里活动从何而知?由此可知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5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