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考古发现,位于中亚阿姆河上游的阿伊·哈努姆体育馆遗址大致建于公元前4世纪末,其献辞铭文记载它的保护神是希腊的赫尔摩斯和赫拉克勒斯。该场地周围环绕着一系列房间与希腊式柱廊,布局上与西方古典时期的雅典体育馆没有什么大的差异。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
希腊化浪潮促进了区域交流
B
基督教信仰波及到中亚地区
C
东西文明的发展具有趋同性
D
丝绸之路开通促进民族交融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公元前4世纪末正值亚历山大东征,推动了希腊文化在包括中亚地区的传播,阿伊·哈努姆体育馆遗址出现希腊式建筑风格及希腊神的献辞铭文,这体现了希腊化浪潮下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故选A项;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公元前4世纪末不可能波及到中亚地区,排除B项;仅一个体育馆遗址不能表明东西文明发展具有趋同性,这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丝绸之路在公元前2世纪左右开通,与公元前4世纪末时间不符,排除D项。
相关题目
成立于1899年的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在拉美地区不断扩张,收购尼加拉瓜、牙买加、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古巴等国的大量廉价土地,增铺铁路、购买船只,经营果品、电话、出版、发电、制糖、木材加工等多种商业活动,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包括从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各部门的垄断组织。这表明( )
作为史料,下图中的“华工墓地”可用于说明,一战期间( )
(2023·湖南永州三模·9)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的地区结构出现了多次趋势性的变化。下图为1956—200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地区结构变化趋势图,其中①是
(2024·福建漳州高三三模·13)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方式的发展和转换的意义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与此前的“古典社会”中人的不同生存状态,提出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的“现代”是指( )
1957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上台后,面对民族解放运动这场“危险的风暴”和“吹遍整个大陆(非洲)的变革之风”,他决定加快“非殖民化”的步伐。对英国做出这一“决定”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
(2025·云南昆明云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月考·11)马其顿帝国君主亚历山大,在埃及自称法老之子。在波斯则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推广波斯礼仪,并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亚历山大的统治策略旨在( )
(2023·清华大学9月高三诊断性测试·7)张历历在《当代中国外交简史》中说“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中国要回到它的主要战略目标上来……就意味着对内稳定发展,对外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为此,新中国
据1969—1977年殷墟西区墓地发掘材料来看,在总数939座墓葬内,有508座墓中出现有陶爵和陶觚类的陶制酒器。妇好墓中出土了468件青铜器,酒器的数量最多,约占74%,种类也是最多,达15种。这可以佐证商朝( )
(2024·山东济宁高三一模·11)17世纪的欧洲迎来了“科学革命的时代”,但被视为“近代化学之父”的约翰·道尔顿是一位虔诚的新教徒,被视为近代物理学创始人的牛顿也热心于炼金术。这表明( )
表1所示为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时搜集到有关安禄山的部分史料,其中内容较为详尽可信的是( )表1
热门试题
1.
在严重经济危机环境下,“胡佛水坝”于1931年3月开工,胡佛总统宣称“通过有利可图的建设工程来增加就业”,同时其财政部长梅隆称“在这个国家,无论政府还是企业,他们行动一致,坚定地阻止工资下调,并尽量保证更多的人就业,并以此增加消费……我们也不惜一切代价维持生活标准。”胡佛政府的这些言行
2.
(2024·湖南省雅礼中学三模·13)近代国际体系自发端以来,从西方渐次向东方推进,不断容纳新独立的国家,从主权国家投射出近代国际体系,最终演化成具有环球史意义的世界秩序,其演化过程如下图所示。对该图解读合理的是( )
3.
建安士人将文学作为寄托情志的手段,大胆地表达个人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并在自然山水中体认自我的价值。同时也渗透着生与死的理性认识、对个体生命价值和社会历史责任的重新思考、对驰思云天与趋驰当世的追求。建安文学( )
4.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政定民安的价值取向 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5.
(2024·湖南高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1949—1950年,中央发文,确定每年的10月1日为国庆节,在首都及各大行政区中心城市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其他重要城市举行群众游行,并对国庆纪念活动的内容、庆祝方式进行了具体安排。1950年,第一次国庆典礼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各界群众一道观看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各大城市也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此后,阅兵、群众游行成为国庆活动的主要内容。1951年,来自苏联、东欧国家及部分西方国家的三百余名外宾出席了国庆庆典。文化部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等为国庆节主要演唱歌曲。1953年,中央决定,国庆期间地方不再举行阅兵式,只进行群众游行。1959年,中央发文,明确了当年的国庆口号和宣传重点。相关部门出版了一大批介绍新中国成立10年来主要成就的中外文图书、纪念画册。1960年,中央对国庆纪念活动进一步规范,取消阅兵式,群众游行与之前保持相近规模。此后,基本形成“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的惯例。1965年,来自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两千余名外宾出席了国庆庆典,苏联政府没有派代表团参加。——编自张泽宇、岳思琪《1944—1965年国庆纪念活动述论》(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1965年国庆纪念活动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49—1965年国庆纪念活动的意义。(6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61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6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