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云南二模·5)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万国”或“天下万国”逐渐代替“天下”成为时人认知和概指世界大局的主要用语。进入20世纪后,“世界”和“全球”开始逐步取代“万国”和“五(大)洲”,成为国人描述全球事物的首选术语。描述外部世界词语的不同,体现出( )
A
全球联系的出现
B
华夷观念的遗存
C
外交活动的频繁
D
西风东渐的历程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进入20世纪后,随着列强侵略的逐步加深,西方文明越来越多地传入中国,中西方交流不断加深,导致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逐步发生变化,所以描述外部世界的词语有了不同,这是西风东渐历程的反映,故选D项;全球联系的出现是在新航路开辟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全球”、“世界”的描述已经不带有华夷观念了,所以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题干所述是国人对外部世界描述词语的变化,外交活动与国人的这种变化关联度不大,所以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相关题目
(2019·安徽毛坦厂中学高三3月联考·25)南宋李唐的《村医图》绘一乡村医生在田边为患者治病,救护及围观者紧张的神态,跃然纸上;李嵩的《货郎图》描绘了一群妇女儿童被货郎担所吸引的生动情景。他们的绘画
(2024·湖南娄底三模·6)1814年从中国流入印度的白银为130万两,1827年共计流入2358万两。1830年至1839年,总数增长至3176万两。这一变化(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三百周年,在全国举办庆祝活动,甚至还去国外巡演。这个时期的莎士比亚戏剧经过再创作,增添了爱国主义的新内容。这反映了( )
30.抗战时期,中国外交已经超越反应式外交,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在旧的国际秩序崩解的过程中,中国抓住了机会,由一个旧体系中的弱者成为新的国际体系的参与缔造者。这说明二战时中国
(2024·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三模·13)荷兰学者赫伊津哈在《中世纪的秋天》中写到:“在中世纪嘈杂的繁忙生活中,有一个声音总是压倒一切的,这就是钟声……在日常生活中,钟声就像关怀人的、善良的精灵,总是以熟悉的声音宣告悲伤或喜悦、平静或焦躁、集会或告诫。”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 )
(2024·江苏连云港一模·10)1949年11月,上海市政府规定:所有国营企业的钱一律存入国营银行,不得向私营银行和民营企业贷款;私营工厂不准关门,不仅要照发工人工资,还要尽快缴纳税金。与上述规定直接相关的背景是
1909年,革命气氛至为消沉,梁启超曾欣慰地说:“数年前革命之说遍天下,自预备立宪之诏既颁,乃如汤沃雪。夫一诏安能有此奇效?希望心有所寄,则民气不期靖而自靖。”材料表明
(2023·天津河西区二模·1)近年来,南方许多地方出土了西周的铜器(见下图)它们的出土意味着西周
1942年,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宣言表示要共同战胜德、意、日法西斯侵略,绝不和敌国单独议和。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在华盛顿制定《联合国宪章》框架,确定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核心宗旨。这反映出联合国的创建( )
(2024·山东滨州二模·5)1897年,梁启超发表《医学善会序》强调:“英人之初变政也,首讲求摄生之道,治病之法……学堂通课皆兼卫生,举国妇人悉行体操。故其民也,筋干强健,志气遒烈,赴国事若私难,蹈锋镝若甘饴,国之勃然,盖有由也。”这表明梁启超认识到( )
热门试题
1.
图1为明代典籍中所载的《收割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2.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宪法修正案在获得国会或者全国性修宪会议的通过后,还需要获得四分之三以上的州的批准方能生效。这体现了
3.
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起源有多种说法和考量因素。其中数学家达朗贝尔将这一运动的鼻祖确定为提出“归纳法”的培根,还有学者将该运动的起点定在笛卡尔发表《方法论》的1637年,或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1687年等。这些说法( )
4.
(2023·福建·19)中世纪西欧大学生的生活既艰苦又愉快。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余,还有唱歌、跳舞、击剑和打球等活动。据此可知,中世纪西欧大学( )
5.
图2中,黑色线框部分①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形势图,据此判断该图反映的主题是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5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