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王国维认为智育、德育、美育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不能定出孰优孰劣,因而必须“三育并行而渐达真善美之理想,又加以身体之训练,斯得为完全之人物,而教育之事毕矣。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实施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在(
A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教育方针是照搬苏联的,以培养工业人才为主,故A项错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故B项正确;“文革时期中国的教育培训被完全废止,”故C项错误;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随着拨乱反正与教育正规化,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2019·安徽合肥三模·30)下图是1945年8月—1947年底国民政府发行法币数额图(据杨荫溥《民国财政史》)图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1945年8月—1947年底国民政府法币发行额(亿元)
(2023·山西大同新高三调研·9)下表是民族实业家陈启源的生平简介。据此可知
有学者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了,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这种不朽的业绩难道不值得我们今天给予热情的歌颂吗?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张意在
口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旋律。19世纪70—90年代,社会上的口号多以习商战、维新图强、实业救国为主。20世纪初,流行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愿作国民之公仆、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等;20世纪30—40年代,充斥报刊的口号是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枪口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等。上述口号共同折射出( )
(2024·浙江台州二模·3)某官署坐落于靠近以前匈奴单于所在地的位置,是汉朝政府在西域的军事和政治中枢。汉朝还在这里屯田,把哨楼、城墙组成的边防网络向前推移,延伸到中亚地区。据此可知( )
(2018·山东潍坊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1)老子认为: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材料反映了
明代小说中的商人形象较前代大为不同。《初刻拍案惊奇》中的商人程元玉“禀性简默端重,不妄言笑,忠厚老成”。《二刻拍案惊奇》中程宰是一个流落边塞的俗商,却得到海神的眷顾,依靠海神的指导发家致富。这主要反映出( )
(2024·福建百校高三开学联考·1)魏国李悝变法中,要求百姓种田时“必杂五谷”“力耕数耘”,收获时“如寇盗之至”进行抢收,还要求农户“环庐树桑,菜茹有畦”。李悝此举
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礼部主事卢洪春上疏劝谏皇帝勤政。皇帝大怒,传谕内阁,命拟旨治其罪。阁臣拟夺其官,“帝不从,廷杖六十,斥为民”。诸给事中申救,忤逆帝意。“诸御史疏继之,帝怒,夺俸有差。”这一过程中
热门试题
1.
(2017.11·浙江高考·19)有法学家指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罗马从共和国建立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产生的法律统称为( )
2.
(2017·江苏宿迁·1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不当的是( )
3.
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
4.
(2021·湖南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三12月联考·3)唐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谏官制度。谏官不仅要随宰相入阁议事,“有失辄谏”,而且可以随时面奏,不限早晚,“不须令宰相先知”,保证谏官的独立谏诤权。这反映出唐代
5.
(2007.广东文基.31)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1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7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