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专题练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0.福建文综.16)图六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含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
A
顾炎武
B
林则徐
C
洪秀全
D
严复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惟适之安”字面理解是怎么舒适就怎么做,体现了追求自由倾向,反映了严复受进化论适者生存思想的影响。本题大大超出了高中历史教学要求,非课标和考试说明所要求之能力所能及也。命题不在于显示命题者自己学识有多渊博,而在于体现命题使命的公正。
相关题目
(2010.福建文综.13)表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2008.山东文综.9)图3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2021·湖北高考·1)“爵”通常被认为是饮酒器(图1),也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被用来代表品位序列。大约从西周到春秋,“五等爵”制渐趋成熟。这反映了图1 爵
(2022·全国甲卷·30)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边区政府
有学者在评价元曲的用语时指出:“造语必俊,用字必熟,太文则迂,不文则俗,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据此可知,元曲( )
(2019·浙江4月高考选考·5)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历经三千多年演化与进步,形成的主要字体是①甲骨文 ②行书 ③小篆 ④金文 ⑤隶书 ⑥草书 ⑦楷书
(2019·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三次联考·24)孔子在政治上认为“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在讲学和执礼时都使用洛阳雅言(周朝官方普通话)如《论语》所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这反映出,孔子
(2017·天津高考·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4)图6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① ② ③ ④
(2018·福建龙岩一级达标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4)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 )
热门试题
1.
右图反映了近代中国关税总收入的明显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辛亥革命留给人类的最大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赢多赢,大家都没有输。”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3.
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 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这表明
4.
19世纪前期,英国爆发了东盎格鲁和斯巴费尔德的工人骚乱、1831年议会《改革法案》骚乱以及纽波特起义等。这些激进运动都是工人因为生活状况恶化,甚至买不起食物而发起的抗争。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5.
(2025·陕西安康高三质检·15)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经商不再遮遮掩掩,男女恋爱不用隐讳,流行歌曲不再被视为伤风败俗的“靡靡之音”,跳交谊舞成为正常的社交活动。材料意在说明(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93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384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39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4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5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