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专题练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4·四川文综·3)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A
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
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C
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
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司马迁、司马相如均为西汉人,其生前西汉未败亡,且材料并未指明相如赋所述主题为王朝败亡,故A项错误;据材料司马相如赋“其要归引之节俭”,且“此与《诗》之风谏何异?”也即在这个方面与《诗经》相同,联系《诗经》中对社会黑暗腐败的批判,可推知他们都提倡节俭,反对奢靡,故B项正确;从创作形式上看,赋形式铺排华丽,散文韵文并用,而《诗经》以四言为主,较为平实,故C项错误;据材料“相如虽多虚辞滥说”可知司马相如未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2020·山西大同一模·1)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2020·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二模·3)秦朝时,中国完成了从“一个天下、许多国家、独立主权、供奉天子”的封建制向“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郡县制的转变。这种转变
(2011.山东文综.13)图5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下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图,图中大运河河道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的民生思想
(2008·广东单科·25)毕加索曾注意形容自己的艺术风格:“让优美绝灭吧!”这种艺术风格是
(2015·重庆文综·1)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此主张旨在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田令》规定:“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虽居狭乡,亦听依宽制。其卖者不得更请(授田)。”这一规定
(2024·湖南高考·4)敦煌文书多见唐中叶以后的雇工契,如唐宣宗大中八年(854)某人雇长工,契约中写明工期和酬劳,规定受雇者必须认真劳作,不得旷工,“若先悔者,罚青麦十驮”。由此可推知当时( )
(2013·江苏单科·16)“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热门试题
1.
(2014.山东文综.16)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 A B C D
2.
(2019·浙江温州高考选考适应性测试·19)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最初一批重要的新政法令,史称“百日新政”。这些法令包括①《紧急银行法》 ②《农业调整法》 ③《全国劳工关系法》 ④《社会保险法》
3.
(2023·湖北十一校高三联考·7)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甲午战争后,梁启超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相应的国家意识。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上述材料反映了
4.
(2019·山东青岛三模·35)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最初只是由各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举行首脑会议,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这些变化说明
5.
(2024·北京海淀区二模·1)《墨子》写道“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 家之治薄”;《史记》载“孔子既没,子夏(孔子的学生)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对上述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①战国时期形成尊贤重士的社会风气 ②士阶层兴起促进了思想的繁荣③儒家学说被各诸侯国国君广泛采纳 ④卿大夫掌握实权导致权力下移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1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7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