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专题练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江西高考·14)普法战争后,法国体操协会数量由1873年的9个增加到了1899年的809个,地方体操协会的名称有哨兵、尚武、传令兵、先锋等;在体操运动中开始编排集体演唱来推动活动进展。这表明法国的体操运动( )
A
采取了军事管理方式
B
体现了爱国主义色彩
C
普及了公平竞争意识
D
推动了国防力量提升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普法战争后,法国体操协会数量的显著增加以及地方体操协会的命名方式(如哨兵、尚武、传令兵、先锋等),以及体操运动中编排集体演唱来推动活动进展,都是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故选B项;虽然地方体操协会的名称带有军事色彩,但这并不足以证明体操运动采取了军事管理方式,排除A项;题目中的材料并没有提及公平竞争意识,“普及了”更没有依据,排除C项;虽然体操运动可能对提升国民体质有积极作用,但题目中的材料并没有直接表明体操运动对国防力量的提升有直接影响,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9·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高三2月联考·33)据丹宁《法律的界碑》记载,公元1606年英国商人约翰·贝特在缴纳了正常的议会税后,国王却下令额外征收5先令的葡萄干进口税,贝特以与“制定法相抵触”为由反对并向理财法院起诉国王,案件以贝特败诉告结。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英国
(2011.安徽文综.22)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这是因为
(2016.北京昌平二模.22)以下是四幅前苏联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2013·海南单科·6)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
(2021·广东深圳罗湖区一模·3)有学者统计,隋文帝取代北周以后,基本保留了北周原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任要职的局面,如三省18名高级官员中来自关陇地区的有15人,六部46名官员中有30人来自关陇。此举意在( )
(2021·湖南六校高三4月联考·4)下表为唐代某一时期均田制下农民家庭经济运转情况表。据此可以推断出,唐代这一时期( )
(2015·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二·6)“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表1是宋代书院及宰相籍贯分布情况统计。表1从中可以得出,宋代( )
(2020·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25)秦末,“天下苦秦久矣”,但在推翻秦朝的战争中各地的表现不同: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人,其次是齐和赵,再次是韩、魏、燕;至于关中秦地,则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由此可知
(2018·贵州黔东南州高三第一次联考·27)胡惟庸案后,明太祖加强给事中以监察六部和百官,同时赋于其封驳之权,此后给事中的人员不断增加,位阶有所提升,但其品秩降低,然给事中仍可以七品之卑,退上封事,指斥大臣,明代君主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热门试题
1.
(2024·重庆三模(教科院卷)·13)马克思说:“他们还在梦想用实验办法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空想……为此,他们不得不去央求资产阶级放软心肠,解囊施舍……所以,他们就愤怒地反对工人的一切政治活动”。马克思意在强调( )
2.
(2023·河北·7)中华民国成立后,留欧的潮流首先涌向□□。近代中国人对它的向往,不仅是由于它有着闻名于世的灿烂文化,还因为它曾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它通过大革命摧毁了君主统治,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吸引着全世界的热血青年。“□□”应是( )
3.
(2025·广东调研一·7)1877年黄遵宪随驻日大使何如璋出使日本,被日本称为中国“最有风度、最有教养的外交家”。驻日期间,于1887年编纂完成《日本国志》,详细论述了日本变革的经过及其得失。此书( )
4.
(2019·四川德阳高二第二学期期末·25)(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周时期,夏商周三族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民族雏形——夏。西周后期,北方民族戎狄内迁,南方自称“蛮夷”的楚国强大起来,威胁诸夏,夏民族意识高涨,于是改族称为“华夏”,意为“大而华丽”,以区别夷狄的“野蛮”,“夷夏之辨”由此出现。到春秋中晚期,孔子作《春秋》以礼乐文化作为判别夷夏的最高标准。孔子还主张对周边民族采取怀柔政策,他的弟子就有来自夷狄地区的子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民族观成为中国传统民族观的基本主张。——摘编自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中的开明分子发挥“夷夏之辨”中开放的一面,主张学习西方,为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19世纪末,维新派考证了“夷夏之辨”的本义,提出诸国平等的观念。梁启超是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他于1901年提出:“民族主义者……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将“五族共和”“五族平等”确立为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开始将反帝与反封建结合起来,从而赋予了近代民族主义新的内涵。——摘编自耿云志《近代思想史上的民族主义》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民族观的主要观点。(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做学知识,指出与传统民族观相比,中国近代民族观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2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坚持怎样的民族观。(2分)
5.
(2018·广东深圳一模·25) 表1为中国古代各地治水次数的统计。这可以佐证唐代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11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7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