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初中历史
>
七年级下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浙江温州·4)乾隆时期,画家徐扬创作了《盛世滋生图》(见图),描绘了当时苏州的市井风情。该画可以佐证清朝前期( )
《盛世滋生图》(局部)
A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
财政危机不断加剧
C
商品经济相当活跃
D
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由题干图片“《盛世滋生图》”可以看出,当时苏州地区街道井然,商贩众多,这说明当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故选C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唐朝中期,排除A项;图片展现的是“市井风情”,没有涉及财政危机的信息,排除B项;图片没有涉及土地兼并的信息,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4·黑龙江绥化·8)1405年—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 )
(2019·浙江绍兴·8)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下列管辖机构按设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域都护府 ②宣政院 ③驻藏大臣 ④台湾府
(2024·四川成都·9)元朝时,全国共设有驿站约1500处,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是急递铺,用以传递朝廷和地方州郡的紧急文书。这些驿站和急递铺的设置说明元朝( )
(2022·湖南常德·6)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有利于人类文化传播交流的是( )
(2019·山东青岛·8)“日本朝野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唐朝的制度与文化,前后历 300 年之久。”下列选项与日本学习模仿唐朝有关的是
(2016·山东聊城·9)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一方面社会安定、经侪繁荣、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危机”的表现主要有( )①文化专制达到顶峰 ②压制打击工商业③鄙薄科学技术 ④白银大量外流
(2015·内蒙古鄂尔多斯·3)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工具是
(2016·重庆B卷·3)历史文物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文物见证了( )
(2013·广东省佛山卷·4)宋代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内一般都设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瓦舍。瓦舍出现的原因是( )①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的繁荣 ②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③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 ④经济重心南移
(2016·重庆A卷·3)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清朝时期中国著名的制瓷中心是( )
热门试题
1.
马文?佩里主编的《西方文明史》中指出:“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他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感力。”对材料理解合理的是
2.
(2019·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测试二·23)1983年7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称:“今后日本作为国际国家应同经济力量相称地在政治方面也积极发言,并履行义务。”日本的这种追求
3.
罗马共和国时期发动了多次扩张战争,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海。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被俘虏的希腊人诱使他粗野的征服者成为俘虏。”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4.
(2024·山西太原二模·7)1933年,中华苏维埃政府严厉批评各地俱乐部的工作,认为俱乐部组织不健全,墙报内容不能把党的中心任务与群众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晚会演出缺乏政治性,有些地方只做老戏、打花鼓、唱京调。这说明中华苏维埃政府(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我们在思考中国历史中之社会变迁时,实应以各时期士的动态作为探求的中心。在某一时期中,士在何等地位中产生和占有何等地位,士以何种方式参与政权、操控政权,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若依此观念来作为中国社会分期的基准,来说明中国历史中社会的任何演变,将感觉比较容易。——据钱穆《国史新论》整理(1)将下列基准特征:①门第社会、②封建社会、③游士社会、④科举社会填到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只填数字代码)。(4分)选择其中任意2个时期对所填写的“基准特征”作出解释说明。(6分)注:太学毕业成绩优秀者分派到中央部门作为“郎”,成绩较次者派遣到地方政府作为“吏”。材料二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新型士人群体逐渐形成……北宋中期士人群体觉醒,一方面,儒学复兴旗帜的高扬,为学术思想的整合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共政”的理念与政治格局,成为宋代文化的中心内容……以范仲淹、王安石等为代表的士大夫,尽管政治主张颇不相同,却都以“兴起斯文为己任”,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与胆魄。——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简述唐宋时期“新型士人群体形成”的影响。(4分)材料三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的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新陈代谢不仅表现在新的士类在数量上的激增,更表现于时代发展对旧的士类的淘汰……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诗书墨卷中人的出路,使之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所……新式知识分子则成了时代的骄子,他们尖锐地抨击王朝秩序,又向社会传播各种新的观念意识……他们成为20世纪士类的主流。——摘编自陈旭麓等《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社会出现的原因。(6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941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385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398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4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5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