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初中历史
>
七年级上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四川凉山·2)观察分析如图,此柱状对比图反映了西汉初期存在着什么问题( )
A
经济问题
B
王国问题
C
税收问题
D
边疆问题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据题干图片可知,封国人口多于中央,封国辖郡多于中央,故图片反映的社会问题是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王朝,是王国问题,故选B项;汉初的经济问题表现在汉朝初期地方和豪强有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这导致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题干材料未涉及这一问题,排除A项;税收问题指的是国家征收赋税问题,题干图片反映的是中央和封国的实力对比,与税收问题关联不大,排除C项;题干图片反映的是王国强大威胁中央的问题,没有涉及“边疆问题”,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8·山东青岛·7)“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 )①中原人大量南迁 ②社会比较安定 ③统治者的重视 ④自然条件优越
(2024·山东枣庄·6)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通过这条道路,商人们将中国生产的丝绸等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再把欧洲和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西汉时这条道路的起点是( )
(2019·内蒙古赤峰·4)“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这则材料说明的是
(2020·黑龙江龙东·2)下列文化符号中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是
(2023·辽宁鞍山·2)“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文中包含秦在文化方面巩固统一的措施是( )
(2024·内蒙古赤峰·3)“中国各地的方言千差万别,虽然语言不通,但秦以后使用同样的文字,使书写交流成为可能,这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及文化认同的产生,意义极其深远。”材料叙述的是“秦朝统一文字”的( )
(2023·湖南张家界·3)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推恩令”的实行( )
(2022·浙江金华·5)浦江上山文化遗址距今约一万年,考古工作者在此发现了炭化稻米,据此推测当时的金华先民( )
(2024·江西中考·1)如图是甲骨文中的“史”字:“一个人手里拿一块用来记录的板,两只脚叉开站着”,指负责记录事情的人。“史”字的造字方法是( )
(2020·山东德州·1)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关于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甲骨文的系列资料,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是哪个朝代的历史?
热门试题
1.
(2019·青海省·9)大河流城孕育了灿烂的古代人类文明,下列与古巴比伦文明有关的是( )
2.
(2013·福建泉州丰泽区卷·6)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贸易出现繁盛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①宋朝政治经济中心南移 ②南方相对安定,经济高度发展③泉州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 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3.
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
4.
(2024·重庆三模(教科院卷)·11)大约2000年前开始的班图人迁徙可能把几种萨赫勒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是高粱和粟)传遍了整个非洲东部和南部。来自非洲的龙爪粟大约1000年前传到印度,很快便成为喜马拉雅山麓和印度最南部居民的主食用粮。占城稻是最先种植于越南的一个农作物品种。中国从1012年起开始广线种植占城稻,占城稻使中国出现粮食盈余。这说明( )
5.
(2007.上海历史A组.14)艾森豪威尔总统曾回忆,他熬过三年战争岁月靠的是每晚睡四个小时,每天喝20杯咖啡,吸四包骆驼牌香烟,偶尔加一个三明治。那场战争是指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54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1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