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西汉初年,齐国贵族田氏一族被押送入关中,成为“汉民”。负责押送的齐国狱史“阑”爱上了田氏女“田南”,想偷偷把她带回齐国,出关时事情败露,被判“从诸侯国来引诱汉民”之罪。这则史料可以用来证实汉初( )
A
地方政区多元
B
等级制度森严
C
民族矛盾尖锐
D
法律制度严苛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非官答)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齐国作为诸侯国与中央直接管理的关中存在不同,这与史料中齐国狱史试图从关中带汉民回齐国相符,反映了地方政区多元,故选A项;材料未体现不同等级间的差别,等级制度森严说法无依据,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齐国人与汉民,并非不同民族,民族矛盾尖锐不能体现,排除C项;仅从这一个案例难以推断出汉初整体法律制度严苛,排除D项。
相关题目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2024·重庆高考·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有学者认为,引发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是英国政府要求清政府忠实履行《江宁条约》的规定,其中重要一点是让英国官员和商人可以自由进入广州城。让洋人进城,现在看来,完全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当时在五口通商的其他四口尽管也有过大小不一的纠纷,但都一一化解,没有酿成巨祸。惟独在广州,却惊动朝野上下,闹得天翻地覆,开各地反入城斗争的先河,历时十多年无法解决,直至兵戎相见。二是《望厦条约》规定:“所有贸易及海关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黄埔条约》亦规定:“若有应行更易章程条款之处……核计满十二年之数,方可与中国再行筹议。”修改有关通商条款,本属平常外交事务,清政府也一再拖延,加深了双方的矛盾。——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海鹏集》根据材料,归纳这位学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它是
柑橘与《橘录》材料一 中国是最早栽培柑橘类果树的国家之一。宋代,柑橘的产销扩大。南方出现了温州、苏州、荆州和福州等多个柑橘生产中心,有众多专门贩运柑橘的商人。开封的酒肆内有温柑、金橘等多个品种,临安有专门售卖柑橘的市场“柑子团”。士大夫喜爱歌咏“橙黄橘绿”,苏轼自称“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南宋韩彦直总结了柑橘栽培技术,撰成世界第一部柑橘专著《橘录》。该书将柑橘类果树分为3大类27种,分述植株、果实、食味和产地等,并介绍了栽培、去病、浇灌、采摘、收藏和入药等各项环节。材料二 15世纪以后,中国的甜橙传入欧洲,哥伦布将其带到美洲。在甜橙基础上培育出的脐橙成为美洲重要品种。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奥斯贝克在广州记录了当地柑橘品种,并把标本带回国。19世纪初,英国从广州引进宽皮柑橘。中国良种的引进,使欧美柑橘从药用、装饰转向食用为主,并形成商品化消费。西班牙在18世纪末就出现了商业化柑橘种植园。20世纪初,美国植物学家施永格在中国发现了宜昌橙等耐寒柑橘品种,将其引入美洲,用于改良品种。《橘录》在欧、美、日均有流传。1923年,《橘录》英文版在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汉学杂志《通报》上发表,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为其撰写引言。世界柑橘业权威著作《柑橘产业》也多次引用《橘录》。(1)概述宋代柑橘产销扩大的历史条件。(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述中国柑橘品种和《橘录》在世界传播的影响。
历史学家使用“原始积累”“君主专制”“人文主义”等词汇来描述
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上表的变化反映了( )
(2022··7)戊戌变法期间,德国获悉《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有聘任英文教习12人、德文教习1人的计划后,德国公使照会总理衙门,称这将会“损害中国的独立并使个别国家施加占优势的和不合理的影响”,要求增加德文教习名额。这一要求的实质是为了
(2024·重庆高考·11)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始,南德意志的帝国城市与皇室逐渐建立起较为强大的同盟。然而,随着这些帝国城市大部分转信新教,其与帝国皇帝的天主教信仰产生尖锐冲突,市民与王权的结盟遭遇重挫,帝国城市被迫寻求新教诸侯建立同盟。材料有助于说明,宗教改革促成( )
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无非是其通过探险活动在世界各大海洋形成了一个单一的航海体系,那就是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并以此为基础将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学者评价角度的是( )
热门试题
1.
(2022·江西省南昌市一模·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三钱”是对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三位著名科学家的美誉。钱学森生于1911年12月,于1955年10月历经艰辛回到祖国。钱伟长生于1912年10月,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主攻弹性力学,1942年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钱三强生于1913年10月,是法国著名科学家小居里夫妇的高徒,在法国留学对就靠近党组织。1956年春天,“三钱”都被委任为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重要成员。科学规划委员会是应中央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精神而生,任务是制定1956—1967年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钱学森是规划委员会综合组组长,钱伟长是综合组主要成员。钱三强当时正带领“热工实习团”在苏联学习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技术。“三钱”的1956年,是意气风发、干劲十足的一年。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黄金十年”也由此开启。——摘编自黄庆桥《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最是春风得意的1956》(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钱”的相同之处。(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出现“黄金十年”的原因。(7分)
2.
1635年,路易十三颁布敕令,建立法兰西学术院,国王出任学术院的保护者,学院倡导“教授一切”的世俗教育理念。1674年,路易十四颁布敕令,由国王支持的法兰西学术院发行《法兰西学院词典》作为唯一的法语词典,促进了法语的发展。法兰西学术院( )
3.
1950年2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学会管理企业》指出:在一切国营公营的工厂企业中,必须坚决地改变旧的官僚主义的管理制度,实行管理民主化,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吸收工人参加生产管理。这一主张旨在( )
4.
(2023·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测试·19)上海乡镇旧志丛书中写道:“昔商贾不衣锦,中产家妇女无金珠罗绮,士大夫一筵之费不过一二千钱;今(民国九年前后)则无论士庶舆台(奴仆),但力所能为,衣服宴饮,越次犯分不为怪。”这反映了,民国时期的上海
5.
(2022·湖北鄂州·5)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个谜面是“生死攸关、转危为安”,它的谜底应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683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815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62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4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