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辽宁高考·1)1955年,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出土一批西周青铜器,其中一件盂造型雅致、纹饰精美,刻有“匽侯”等文字。“匽侯”即为“燕侯”,是周初分封的诸侯,封地在蓟。这反映了
A
青铜器的普遍使用
B
燕文化影响到辽西地区
C
分封制的日趋完善
D
诸侯祭祀礼仪活动频繁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据材料“今辽宁省……周初分封的诸侯”可知,辽宁朝阳市(属于辽西地区)出土了周初诸侯国燕国的青铜器,反映了西周礼乐文明通过分封制传播到了辽西地区,故选B项;“普遍”说法错误,材料强调一批青铜器中的一件,而不是强调数量多,排除A项;材料强调燕国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可以体现燕国疆域大体范围,但不能说分封制“日趋完善”,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和文字,没有断定其功能为祭祀用具,排除D项。
相关题目
读图7,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据统计,西南联大历史学系共设6组选修课,史籍名著选读组的10门课中有8门为中国史籍名著;断代史组的16门课中有9门属中国史范畴,且规定必选2门中国史、1至2门西洋史;专门史组有8门中国史课程。上述课程设置注重( )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2020.7·浙江高考·10)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下列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信息是
(2023·江苏高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17—18世纪,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西方商船来到中国,以丝绸为载体的中国服饰文化逐渐被欧洲人了解。一些英国女性穿上了面料柔软舒适的刺绣服装。几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略有规模的英国贵族豪宅中,至少有一个房间是用精美的中国丝绸墙布来装饰的。而当来自东方的纺织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欧洲工匠开始设计、生产带有中国元素的纺织品,在模仿中国服装款式时通常会融入西方的裁剪和缝制方法。当时有些欧洲艺术家在接触到中国纺织品后,从中汲取了灵感,开始自由表达自己的奇思异想。——摘编自刘海翔《欧洲大地的中国风》材料二晚清时期,大量的舶来品进入中国,西方服饰在沿海商埠随之出现,有些中国人开始穿西服。民国政府在1912年颁布《服制条例》,规定标准礼服以西服为主,后来各地出现了不少西服店。当时的北京,虽然作为外套的西服并未得到普及,但西式衬衣、针织衫、西裤等已逐渐得到推广。社会上也有反对易服的声音,认为穿西服是“崇洋媚外”“冒充上等人”。有人在《申报》上发文反驳:“欧化逐渐东开,国人多喜穿西装,取其穿之能有活泼的气象与振作的态度,而且便捷无拖沓。”与孙中山有关的中山装,其设计受到西服的影响,但衣领等部位仍保持民族特色。——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服饰在近代欧洲传播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8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服在近代中国传播的特点。(4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外服饰交流的意义。(4分)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数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6分)
(2022·湖南·2)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致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武帝此举
1290年,英王爱德华一世颁布《土地买卖法令》,禁止以再分封的方式转让土地,规定自由人持有的土地买卖自由,但购地者要承担土地附着的原有封建义务。这一法令( )①意在保护封建领主利益 ②加重了农奴的经济负担③冲击了英国的封建制度 ④奠定了民族国家的基础
(2024·江苏高考·12)维也纳会议期间,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不惜糜费巨资,让两百多个参会代表终日沉溺于舞会、观剧、狩猎和游览中。时人讽刺“会议不是在进行而是在跳舞”,但少数几个强国的代表却经常缺席这些活动。这可以用来说明( )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热门试题
1.
(2024·湖北黄冈中学二模拟·10)下图为中国农业博物馆馆藏的河北灵寿农民花费8万元自铸的“告别田赋鼎”,鼎上560字铭文颂扬国家在“三农”问题上的重大变革。这一变革是( )
2.
中晚唐时期,长沙窑将岳州窑青瓷点彩技艺和洛阳唐三彩流动浸润式彩釉装饰工艺相结合,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青釉釉下彩和模印贴花工艺。装饰纹样上有莲花纹、摩羯纹、葡萄纹、椰枣纹等图形,多饰以诗词、俚语,开创诗词装饰瓷器的先河。唐代的长沙窑( )
3.
(2020·广西贵港·14)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
4.
(2024·江苏扬州·9)图3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次党的会议周年纪念封(局部),该会议( ) 图3
5.
(2019·内蒙古赤峰·13)“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这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5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