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
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
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
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
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都没有对封建制度的否定,排除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向西方学习之后,排除B。学习西方的目的是寻求强国御辱之道,实现富国强兵,排除D。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到思想的历程,特点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每一次学习西方的变革都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深入下去的,故选C。
相关题目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自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1931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日满华”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1940年7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称
谈到电视的发明使用和影响,有学者认为,它导致了第二次重大信息革命,因为电视和出版物不同,它以动代替静,以具体代替抽象,以形象化代替概念化;它能把同一信息在同一时间传播到亿万人中去。该学者意在强调
(2024·吉林高考·15)图2是某书封面使用的漫画。 图2据此推断,该书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铁路建设较为缓慢。1855年,俄国铁路总长度仅为980俄里。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财政和行政管理措施。并为私有铁路公司作为建设资金的股票和债券提供5%的收入担保。1870-1880年,俄国政府将境外发行债券中的6亿卢布入股政府的专项铁路建设基金,以用于购买私有铁路公司的债券、股票等。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政府全面收购私有铁路公司,统一运价。随着帝国主义在远东地区矛盾的加剧,90年代俄国铁路修建的重心转向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至90年代末,铁路长达5万多俄里。——摘编自张广翔、逯红梅《19世纪下半期俄国私有铁路建设及政府的相关政策》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后半期俄国铁路建设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13世纪时,英格兰的一则小品剧中,庄园领主在法庭上公开讨论小麦、奶酪、鸡蛋和小乳猪的价格。无独有偶,《田庄总管职责》也提醒领主和总管,羊毛应该论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为单位出售,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上述材料反映英格兰( )
下图主题与下列口号精神相近的是
(2024·河北高考真题·8)图3为留存至今的一封实寄信件封面,上面贴有1930年3月“赣西南赤色邮政”的邮票。 图3由上述材料可知
(2023·辽宁高考·11)图1是公元前7世纪亚述帝国宫殿中一幅浮雕(复制品)的局部图。该图展现了亚述帝国 图1
热门试题
1.
(2018·北京高考·1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2.
(2015·福建龙岩二模·23)法国右翼学者让·塞维利亚在《历史真相》一书中认为,公社时期的巴黎处于一种恐怖的气氛下,造反者们的权力是依靠恐怖来维持的。他的观点
3.
据统计,1796~1845年间,英国大多数年份关税率是30%~35%, 最高的年份达65%。 而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却主张废除代表土地贵族利益的保护关税政策。导致这种变化主要是( )
4.
(2018·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一模·31)1933年4月1日,蒋介石批准成立鄂豫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最初其主要经营业务集中于农业信贷与农村救济。1933年底,四省农民银行开始更多地担负起军事经费调拨等工作。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5.
(2024·湖南高三大联考一模·7)下图老照片中的建筑物为北京的“公理战胜碑”,竖立于1918年11月;其前身为1901年竖立的“克林德碑”(克林德为1899年后的德国驻华公使)。其碑名的变迁历程反映出(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94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39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41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0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5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