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江苏高考·2)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恢复古代九州之制,“省幽、并州,以其郡国并于冀州”,裁撤本为孙权控制的交州。至建安二十四年,将全国州数始终维持在九个。曹操复古改制的实践体现了
A
魏国在三国中占据优势
B
大一统思想的历史传承
C
东汉朝廷政令执行通畅
D
地方行政层级持续变化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据材料“恢复古代九州之制”“将全国州数始终维持在九个”可知在地方豪强割据的东汉末年,曹操以汉朝天子的名义恢复天下九州的建制,并且裁撤了地处偏远的交州,意在加强中央权力,实际上是在宣告汉朝天下一统的大一统思想,故选B项;魏国建立于公元220年,当时尚且处于东汉时期,排除A项;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地主割据,中央集权遭到了巨大削弱,社会局势动荡,很难保证朝廷政令的通畅,排除C项;东汉时期基本保持了州、郡、县三级制的地方行政层级,材料也并未提及其他行政层级的变化,排除D项。
相关题目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2024·高考真题(全国新课标卷)·1)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 )
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
(2020·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2020.7·浙江高考·28)古语有之:“顺乎天,应乎人!”其实问题的指向端在于“民生”二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引自《墨子》材料二(唐)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引自《贞观政要》材料三 ——引自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三表法”是墨子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仔细阅读材料一,分析指出墨子上述认识的立足点。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孔子及其后的屈原与墨子价值立场相近的理论主张与思考。(5分)(2)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唐太宗“存百姓”的思想出发点和治国理政的法律原则。(4分)(3)从“观百姓”“存百姓”到“谋幸福”,从家天下到天下为公,一以贯之地体现了中华优秀政治文化中民生理念的价值立场和家国观的历史跃升。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从“存百姓”之“存”的立场出发,以唐太宗为例,分析指出唐前期在土地制度层面践行“存百姓”的举措与具体内涵。②从“谋幸福”的视角分析,分别说明毛泽东为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做的探索与实践,以及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民生问题的思考。(6分)
(2020·山东高考·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自罗马共和国晚期起,拱门形制逐渐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据图3可知,人类文明交往( )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法庭在庭审时,诉讼当事人除列举事实外,还可广泛援引谚语,比如“勿因黑猩猩丑就杀死它”“到癞蛤蟆家做客只能自贬身份”等,善用谚语的一方往往更占优势。有学者认为,当地谚语的效力相当于英美法系中的法律箴言。据此可知( )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2022·湖北高考·20)【历史中的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照片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生命温度的媒介。围绕“历史中的人”,提取以下一幅或多幅照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热门试题
1.
宋代史学家袁枢负责撰写国史人物传,其同乡章惇的家人请袁枢粉饰章惇的生平传记,袁枢回答说:“子厚(章惇的字)为相,负国欺君。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公议。”袁枢认为治史应该注重( )①借古鉴今 ②经世致用 ③秉笔直书 ④赏善罚恶
2.
(2023·湖北仙桃、潜江、天门、江汉·12)某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这个规定首次从国际法角度证明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文件发表于( )
3.
(2018·北京高考·1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4.
24.从春秋后期开始,齐国大夫田氏长期专擅国政。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册命田和为齐侯,田氏正式取代了姜氏在齐国的统治,史称“田氏代齐”。这表明
5.
(2024·湖南长郡中学高三上期末·14)表3 明治政府1873—1876年采取的重大举措(部分)这些措施(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09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67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