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辽宁高考·10)1981年5月,沈阳市皇姑区3名女青年自谋职业,创办麦香村个体小吃部,铁西区也有青年开办个体钟表修理部。辽宁省及沈阳市主要领导走访了这些个体工商户,对他们给予肯定和鼓励。这反映了当时
A
思想观念得到解放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工业结构发生转变
D
青年成为改革创新的主力军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据材料“女青年自谋职业……肯定和鼓励”可知,个体小吃部、钟表修理部等个体工商户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和鼓励,这体现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外私营经济得到发展,说明政府和人民思想观念得到解放,故选A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个体工商户的兴起体现的是所有制的变化,与工业结构(部门结构、轻重工业结构和采掘—原材料—制造工业结构)无关,排除C项;虽然材料中的个体工商户都是青年,但并没有体现出在总人数上处于多数的主力军地位,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2·浙江高考·21)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波谲云诡。“1898年以后迅速增长的德国海军计划,几年间就成为英国关切的根源。……英国人逐渐而谨慎地摆脱了他们过去外交上的孤立地位。1902年,他们跟日本结成军事同盟以反对其共同的敌人俄国。……(1904年)英法两国政府一致同意忘却……所积累的旧怨。……由于对德国的企图越发感到捉摸不透,英国人也同样有接受调解的愿望。1907年,英俄两国从过去的对手变成了盟友”。该材料反映出英国的外交取向是
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直接取代篆书而流行的字体是
“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①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②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 ④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
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世纪末期起,一些来自人们刚刚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现在欧洲,刺激了学者们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们的好奇心。与此同时,在思想解放浪潮冲击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初步形成了自然科学的分类和科学实验方法。 17世纪,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纷纷倡议建立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将会“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成为发明家集结与交换心得的场所”。18世纪40年代起,英、法等国相继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当时的博物馆追求珍奇物品和标本的齐全,陈列繁杂。 ——摘编自《博物馆的历史》材料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博物馆的布展开始突出展品演化的时序和内在联系。博物馆的海量收藏品形成一个巨大资料库,为世界各国的学者展开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并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1820年,法国建立国立科学技术博物馆,以展示机器和制造技术为主,免费向公众开放。1909年,英国成立伦敦科学博物馆,接收了1851年、1876年两次世界博览会的一些机械展品,收藏了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和史蒂芬孙发明的机车等。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在各大博物馆参观,各博物馆之间的展品巡回展览也逐渐增多。 ——摘编自《博物馆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博物馆建立的历史背景。(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博物馆所发挥的作用。(10分)
(2024·湖北高考·17)【五四期刊与社会思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以五四运动为中心的前后时期(1915—1923年),大量期刊涌现。图3是五四时期期刊创办情况:图3——摘编自杜波《五四时期期刊研究》材料二创办于1915年的《新青年》《科学》及1917年的《太平洋》,代表了当时思想界的动态。文化类期刊有《湘江评论》《浙江新潮》等新文化期刊,《国故》《学衡》等保守主义文化期刊,《侦探世界》等通俗文学期刊,《小说月报》《创造》等新文学期刊。《科学》“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职志”,主张科学救国,同类期刊有《电界》《心理》等。《太平洋》主要刊发政论文章,主张政治革新。政府及政党亦办期刊,如中共刊物《共产党》《劳动界》,国民党刊物《建设》等。——摘编自《五四时期期刊介绍》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五四时期期刊的整体特征。(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五四时期期刊蓬勃发展的背景。(8分)
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
如表的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如表可以反映出( )
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①1812年战争的胜利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②1812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③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主张④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2020.7·浙江高考·29)战争犹如一场瘟疫。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警示世人:邪恶终将被战胜,和平之花终将绽 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后,没有一个国家希望发生欧战。除了很少的例外,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和大臣们都预见到这一定是一次可怕的斗争,在政治上并不能有绝对确定的结果,但是在丧失生命、痛苦和经济方面,其结果一定是可怕的。……然而他们之中没有一个能预见到后来事实上政治的结果是如此巨大,其他结果是如此之可怕。……然而欧战终究爆发了。——摘编自【美】费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超越了人类以往所有的噩梦。战争的死亡人数两三倍地增加,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承受了巨大的灾难。(法西斯)主义致使上百万的犹太人、中国人、斯拉夫人、吉普赛人和一些其他民族受到侵略,也消灭了所有政见相左的人士。集中营的规模及其惨绝人寰前所未见。……于是,民主社会决定作出进一步的努力,落实两点事宜:对战犯进行纽伦堡(和东京)审判,以及成立联合国。——摘自【西】马尔瓦莱斯《从投石索到无人机:战争推动历史》材料三1939年,情报显示德国正加紧研制原子弹,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积极推动美国原子弹研制。曼哈顿计划启动后,爱因斯坦时常提供一些帮助。1945年,他对原子弹的使用表示了巨大担忧。《时代》和《新闻周刊》却将“原子弹之父”和“始作俑者”送给了爱因斯坦,他看后喟叹:“要是我知道德国人不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我一点力都不会出!”1955年,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提出:“科学家应该集中起来议论由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战争带来的危害。我们在这个场合,不是作为哪一个民族的成员出现,而是作为人类的一员出现。”——摘编自【美】艾萨克森《爱因斯坦传》等(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中“这次大战”直接造成的“如此巨大”的政治结果,并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5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犹太人和中国人为例,列举世界局部及全面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的典型事实,并指出纽伦堡和东京审判的意义。(5分)(3)20世纪的战争与以往不同,20世纪的和平来之不易。认真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指出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科学家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反思。从汲取历史教训,维护世界和平的视角,指出两次世界大战所昭示的真理以及人类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5分)
热门试题
1.
(2025·河北沧州高三月考·13)18世纪初,英国剑桥和牛津大学的主要课程包括基督箴言、拉丁文、古典文学、历史、法律、哲学、数学和科学。当时剑桥大学毕业生格林出版的《学习计划》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数学知识和科学的学习计划。这一时期大学教育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2.
(2019·四川绵阳三模·25)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分异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西汉初年颁布“民产子”诏令,多生孩子可以免除两年赋税。唐代要求地方官员劝勉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的庶人结婚。古代政府关注人口的主要目的是
3.
英王亨利一世(1100—1135年在位)的加冕宪章规定了国王对教会财产及诸侯领地所拥有的权利,特别是载明了国王所不能做或决意不去做的事,是一份明确规定封建关系的法律文件。该( )
4.
半坡人文化:_____年前
5.
(2020·山东泰安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9)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被称为“亚洲的觉醒”,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其“新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943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39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408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4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5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