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甘肃高考·11)古罗马时期,家长在家庭中权力极大,子女所获一切财产均属于家长。但独揽大权的屋大维上台后,军队听命于皇帝,法律规定,子女在军队服役期间所获财物,即军功财产,可由子女自由处置。军功财产的特殊性体现出( )
A
军队是皇帝的独裁工具
B
家长制不利于帝国统治
C
帝国法律尊重个人财产
D
军功财产获取极为不易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材料提及古罗马时期,子女财产受家长支配;屋大维上台后,法律规定在军队服役的子女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军功财产,体现了在帝国时期,法律尊重个人财产,故选C项;“军队是皇帝的独裁工具”不合题意,与材料军功财产可自由支配相悖,排除A项;“不利于”不合逻辑,应为“有利于”,排除B项;“军功财产获取极为不易”只是表面现象,不能说明材料的实质,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0.7·江苏高考·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京滨铁路是日本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为“日本铁路之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9世纪60年代末,修建铁路已经成为日本朝野的共识。1869年,明治政府经过反复权衡,采纳英国工程师布兰顿的意见,决定优先修建从东京到横滨的铁路。这主要是考虑到京滨两地之间地势平坦,距离长短适宜,商贾甚多,交通繁忙,铺设铁路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京滨铁路于1872年全线竣工。明治天皇和政府主要官员参加了铁路开通仪式。铁路建成后,在京滨地区从事商业活动和公务活动的人,绝大部分乘坐火车。报刊杂志竞相报道火车的神奇,不再视火车为“奇技淫巧”。“洋货”“洋风”“洋俗”也以铁路为媒介迅速流行开采 东京也吹拂洋化之风,铁路和时髦的银座街区同被视为“文明开化”的象征。日本铁路事业的发展由此呈不可逆转之势。——摘编自祝曙光《铁路与日本近代化》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滨铁路得以建成的原因。(5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修建京滨铁路对日本的影响。(5分)
南学与北学南北朝时期,儒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风,注重探寻玄学义理;北学严守汉儒传统,注重名物训诂。南、北儒士研习经书,偏重不同的注本(对儒家经典的注释本)。以《左传》为例,南朝流行“杜预注本”,北朝流行“服虔注本”。然而,南梁崔灵恩常引用“服虔注本”来诘难“杜预注本”,引领论辩之风。北魏有名儒“兼读杜、服,隐括(修订)两家,异同悉举”。这一时期,南北政权常互派使节,他们也往往借机相互考校儒学。隋灭陈后,将大量士人迁至北方。隋炀帝大举征召儒生,“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洛阳)之下”,胜出者多为南方儒士。其后他们大多在北方活动和授徒。唐初,“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唐太宗下诏统一五经文本和注释。孔颖达兼采南北,撰成《五经正义》,高宗时颁行全国,成为官方经学定本。(1)指出南北朝时期南学与北学分立的时代背景。(2)概述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学走向统一的过程及意义。
下图为新华社记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拍摄的一张珍贵照片——实行包产到户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带头人严宏昌在村里第一个买了拖拉机。这张照片( )
(2023·辽宁高考·2)《史记》注最有影响的是“三家注”,即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今有学者认为,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该学者意在强调
(2024·高考真题(全国新课标卷)·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起一些原来没有的工业制造部门,如汽车、重型机器、新式车床等。此后机械制造业获得长足发展,形成东北、西南、西北、中南等各具特色的制造基地。装备制造业作为中国最大的制造业部门,在改革开放中走在前列,重大装备研制开发能力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发展。机械工业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十年间创新成果丰硕,机械产品自给率超过85%,国产“华龙一号”“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机组等成套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机械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中国装备制造业稳居世界第一。——摘编自徐念沙《十年辉煌挺起装备制造的脊梁》等(1)根据材料,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现在,社会的节奏变快了。时间支配了整个社会,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导致生活节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14年4月,黄炎培考察皖南冲田村公立高等小学,发现该校教师仍有脑后“累累垂辫”者,学生人数由去年40人减少至20人,去年慕名前来学习算术和体操的私塾生今年也不再来了。据此可推知当时( )
(2024·浙江高考·3)据下图可知,汉唐时期( )
(2023·江苏高考·19)阅读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我和妈妈去旅游(宣传画,1985年)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22·湖北高考·17)【古代农书与农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古代农书是我国丰富农业技术经验的总结,也是了解农业历史的重要资料。现存农书大约260种,在古代科技类书籍中名列前茅。以下为部分农书一览表:——摘编自胡道静《中国古代典籍十讲》等材料二《耕田》:“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悉皆五、六月中?种,七月、八月犁?杀之,为春谷田,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熟粪同。”说明豆类作物的轮作,起到了绿肥作用。《大小麦》:“冬雨雪止,以物辄蔺麦上,掩其雪,勿令从风飞去。后雪,复如此。则麦耐旱,多实。”对降雪的利用,具有防旱保墒的作用。——据《齐民要术》材料三《粪田之宜篇》:“相视其土之性类,以所宜粪而粪之,斯得其理矣。”主张针对不同土壤使用不同的肥料,以达到“地力常新壮”的目的,体现了“用粪如用药”的思想。《善其根苗篇》:“今夫种谷,必先修治秧田……大抵秧田爱往来活水,怕冷浆死水……(水)浅深得宜乃善。”强调了秧田用水的重要性。——据陈旉《农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书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中国古代北方与南方农业生产的异同。(8分)
热门试题
1.
(2024·天津高考真题·11)伊凡四世登基之初,有人向他进献的书籍记载了奥斯曼帝国征服拜占庭的情况。书中说由于拜占庭贵族们的自私和对国家不忠,使得皇帝无法抵抗入侵;奥斯曼君主则按照功勋而非血统选拔官员和将领,并采取严厉的手段立威施政。伊凡四世执政措施中,集中体现上述内容的是
2.
(2023·辽宁高考·13) 表1 1840年法国最高纳税人职业表(纳税货币单位:法郎)据表1可知,当时法国( )
3.
(2022·广东省一模·7)1899年,梁启超在《清议报》发文指出,日本维新以来的译书集中于政治学、理财学、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等,而晚清中国的译书偏重于军事学、工艺学,在政治学、财政经济学方面“几无一书焉”。梁启超意在
4.
(2024·四川泸州·4)如图是某学习小组绘制的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中央行政制度示意图。这一时期应该是( )
5.
(2018·山西六校第四次联考题·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互相联系,史论结合。)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5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