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
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
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
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根据材料“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说明当时的对外贸易促使了外币的流入,揭示了中外贸易中,外国商人积极投入到中国的市场,间接说明了中国处于优势地位。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冲击清廷的统治的说法没有材料依据,所以BCD不选。
相关题目
(2020·海南高考·6)民俗钱币是古钱币的一种,大多由民间私制而成,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图2寓意图2 清代民俗钱币图案
(2022·浙江高考·14)新华社北京某日讯:“一九七七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到今天为止已经胜利结束。广大人民赞扬这次高校招生考试……(是)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广开才路的盛举。”这场“冬季里的春闱,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恢复高考制度是邓小平同志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在当时是
18世纪,无论是英国还是欧洲大陆,社会上层和知识界都曾有人对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选拔制度等称道不已,然而他们的赞赏之情,却始终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根本原因在于( )
祝岁习俗古已有之。《诗经》云:“称彼兕觥(酒杯),万寿无疆。”汉代岁首,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民间亦在岁首祭祀,其时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该习俗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2024·重庆高考·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关于高利贷的明确记载始于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栾桓子曾“假贷居贿”。西汉的高利贷更为发展,放贷人数和金额都非常巨大。文帝时,农民为了交纳急征暴赋,有物产的只得将物产半价而卖,无物产的就只得借债,“取倍称之息”。唐宋时期高利贷盛行,玄宗曾下诏限制:“比来公私举放,取利颇深,有损贫下,事须厘革。”北宋又有营债,是军官向士兵放的高利贷。《宋史》记徽宗政和二年(1112)臣僚指出的军政六弊,其一即为“举放营债”。——摘编自叶世昌《中国古近代金融史》材料二1715年路易十五即位,次年国家财政赤字接近1亿里弗尔。法国政府起用银行家约翰·劳,允许其开办一家银行并发行纸币,并授权他创办了一家“西方公司”,该公司股票竟能以最高达40倍的价格出售。股票热购刺激了货币流通需求,约翰·劳顺势大量发行纸币。这场冒险活动中,王室用纸币偿清了债务。但其底细很快泄露,人们争抢着去银行挤兑金币,银行即刻倒闭,许多金融家积存的大量纸币顷刻成为废纸,不少购买股票者破产。——根据张芝联《法国通史》等整理材料三19世纪70—80年代初,洋务运动产生了中国第一批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股份公司: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天津电报局、鹤峰铜矿等,均在上海公开招股。1881年,上海股市渐入高潮,《申报》报道,“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不暇计其事之兴衰隆替也”。1882年10月9日,原价100两的招商局股票涨至270两,原价105两的开平煤矿市价达230两,原价100两的鹤峰铜矿,市价涨到177.5两。好景不长,10月之后,股价一路狂跌,到1883年底,招商局及开平煤矿的股票市价仅60两,鹤峰铜矿市价30两。这次股票风潮后,人们视购买股票为畏途,“言及公司股票,竟有谈虎色变之势”。——摘编自叶世昌《中国经济史学论集》材料四1997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中断了亚洲连续十几年的经济增长。香港支柱产业悉数濒危,1998年GDP出现多年未有的负增长。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区政府力挽狂澜,果断采取措施,牢牢遏制住了经济下滑。在香港最困难的日子里,人民币汇率始终保持稳定;内地放宽访港游客限制,使香港旅游业最先从危机中恢复过来。中央政府多次表示在必要时将动用国家的外汇储备帮助保卫港元,对投机势力形成强大震慑。香港对抗狙击金融危机取得胜利,到1999年第二季度,香港经济终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负增长,走上了复苏之路。——摘编自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高利贷的主要危害。(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国政府起用约翰·劳的目的,以及这场“冒险活动”给法国造成的恶果。(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80年代初上海股票风潮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后果。(6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应对香港金融危机的优势。(6分)
大航海时代(25分)海洋是一个国家通向远方的重要路径。1405年,明成祖派遣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1492年,哥伦布获得西班牙女王的资助踏上了开辟新航路的征途。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徐徐拉开……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问题:(1)根据材料一,你能提取哪些信息?(4分)(2)根据材料二,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行目的和行事方式上的差别。(6分)(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西方在对待外部世界和处理文化差异方面的不同模式?(15分)
(2020.7·浙江高考·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1954年6月,周恩来抵达印度访问,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书面谈话,具体地阐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指出:“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在印度期间的多次谈话中,周恩来都提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主张将这些原则贯彻到国际关系中去。——摘引自吴玉才《1949—1956年间的中国》材料二新世纪开始以来,国际形势迅速发展和激烈变化,世界人民继续强烈呼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求执行《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宗旨和原则精神,并赋予它们以旺盛的生命力和新的历史任务。面对冷战结束以来种种有悖于人民愿望的形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并且正在启发人们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引导人们进行新的多方面的实践。在这方面,已经有种种有益的尝试。——摘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5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改革开放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我国外交的指导意义。指出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国外交在21世纪初取得的重要成就。(5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多次巡行天下,考察多地风情,往往刻石记功,如琅琊石刻载:“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尊卑贵贱,不逾次行”,“以明人事,合同父子”等,顾炎武指出“秦之任刑虽过,而其访民正俗之意固未始异于三王也”,这表明秦朝( )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
热门试题
1.
(2024·江苏苏州八校三模·5)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户籍制度时指出,“在政治社会领域中由蒙古统治者所带来的某些落后的影响,它们对宋代而言,实质上是一种逆转。这种逆转不单在元朝一代起作用,并且还作为一种历史的因袭,为后来的明朝所继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2.
女真阿骨打建金:_____
3.
(2017·内蒙古包头一模·25)南宋政府曾三令五申禁止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围湖造田之风,但这些政令如一纸空文。太湖流域“涝则水增溢不已,旱则无灌溉之利”。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4.
1976年8月,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宣言》,其中单独列出“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与发展中国家的前景”条款,特别强调“贫穷、饥饿、营养不良、被剥夺和没有文化的危机在发展中的世界里一直存在,而且影响着更多的国家和人民。”据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
5.
(2021·安徽合肥一模·2)春秋末年,晋国赵氏宣布不管是生产奴隶还是家庭奴隶,只要立了战功,就可以成为自由民。同时实行“旧田半税,新田不税”的政策。这些做法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9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