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吉林高考·8)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明令废止旧历,以阳历为“国历”,将旧历节日“改用国历月日计算”。然而,阳历节日只有机关学校“遵依中央,放假休憩”,旧历节日期间,街市仍分外热闹,乡下百姓更表示“头可杀,旧年非过不可”。这体现出( )
A
科学知识与迷信观念的博弈
B
城市新风与乡村旧俗的对立
C
工业文明与农耕社会的碰撞
D
政府政策与民间传统的冲突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南京国民政府明令废止旧历,以阳历为 “国历 ”,但民间仍然保持旧历,反映出政府的政策与民间的传统习俗存在冲突,故选D项;题干没有体现出科学知识与迷信的博弈,而仅是在日历方面到底采用阳历还是旧历的问题,二者不是同一范畴,排除A项;城市与乡村对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且题干也并未提到城乡之间的差异,而是政府机关学校等与民间百姓之间的差异,排除B项;旧历在民间流行是由于传统习惯力量导致,并不体现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相关题目
(2022··2)《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中常见有“四海之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方内安宁”“日月所照”等类似表述。这反映了汉代
18世纪,英国地方科学社团大量出现,月光社是典型代表。该社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鼓励相互合作解决技术和商业问题。成员必须为商人或专业人士,如瓦特、“英国陶瓷之父”韦奇伍德。成员还创办工厂,参观者众多,连国王都慕名而来。当时英国地方科学社团的活动①预示着电气时代的到来 ②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③有利于将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 ④有助于形成重视科技的社会氛围
(2024·重庆高考·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有学者认为,引发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是英国政府要求清政府忠实履行《江宁条约》的规定,其中重要一点是让英国官员和商人可以自由进入广州城。让洋人进城,现在看来,完全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当时在五口通商的其他四口尽管也有过大小不一的纠纷,但都一一化解,没有酿成巨祸。惟独在广州,却惊动朝野上下,闹得天翻地覆,开各地反入城斗争的先河,历时十多年无法解决,直至兵戎相见。二是《望厦条约》规定:“所有贸易及海关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黄埔条约》亦规定:“若有应行更易章程条款之处……核计满十二年之数,方可与中国再行筹议。”修改有关通商条款,本属平常外交事务,清政府也一再拖延,加深了双方的矛盾。——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海鹏集》根据材料,归纳这位学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
(2015·北京文综·40)(24分)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 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据,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 (1)阅读图12和上述材料,从中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6分)
(2022·浙江高考·16)在罗马扩张的过程中,“地方习俗互相抵触的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例如西班牙商人和埃及商人之间是有纠纷的,罗马法官不得不以某种方式加以排解。于是,罗马法逐渐形成这样的观点:习俗未必正确,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的、普遍的法则……(这)是从人的本性和理性产生出来的,因而是为所有人所了解和接受的。”上述材料反映出
(2024·重庆高考·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分)材料一罗马城的公共建筑规划与其政治体制密切相关。共和时期,罗马缺少奢华壮丽的建筑物,但罗马人并未感到困扰。原因在于,在元老院这一具有寡头性质的集体议事机构中,没有任何元老能通过斥资修建纪念建筑来彰显自己的地位,这样做不仅无法赢得同侪的尊重,反而会引发对其权力野心的负面观感。另外,如果政府金库有闲置资金,首先会考虑为公民们修建能够便利生活的基础设施,或者改善公共道路。如果有人主持修建一个大型供水渠,他一定会贏得公民们的称赞。——摘编自【英】麦克伊韦迪《古典世界的城市:从地图探寻文明的细节》材料二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以咸阳所在地区为“内史”,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京畿区域,并“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以充实京师。二十七年“作信宫渭南,已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北极星)”。三十五年,秦始皇锐意经营渭南,拟将咸阳重心置于丰镐古都之间,故令建新天极——阿房宫,并扩大城址直达南山,即以山为宫阙,视渭河为“天汉”。——摘编自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材料三陪都核心,由两汉迄今,均在两江汇流处。城市中心,偏居今日陕西街、林森路一带,此为本市发展之第一期。嗣后城内外开辟公路,人口重心,乃渐向城中移动,今之都邮街遂取城南之中心地位而代之,此为发展中之第二期。民国十七年(1928)划定新市区范围,新市区之开辟系由沿江趋向内陆公路,车站与轮船码头,互争雄长,此为发展之第三期。二十二年重划市区,以巴县城郊,江北附郭,及南岸五塘,划归市政府管辖,此为发展之第四期。二十六年国府西迁,复于二十九年将市区扩大,计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此为发展之第五期。而迁建区则北达北碚,南至南温泉,东起广阳坝,西抵白市驿,此大陪都之面积约1940平方公里,可预期为发展之第六期。(如图2)图2——摘自《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材料四1922年,国际田园城市与城市规划协会召开会议,其中一个主题是“如何让田园城市在全球开花结果”。在接下来的十年中,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将“田园城市”理念推广到非洲城市规划中。这些城市具有相同之处:一个中央政府办公区以及相邻的商业办公区和中心购物区,它们被低密度的欧洲居住区包围。非洲人聚集的“非洲大院”相对较小,被分隔于城市一侧,通过诸如铁路这样的实质性屏障,尽可能远地和欧洲区分隔开来。——摘编自【英】霍尔《明日之城:1880年以来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罗马城与咸阳城规划所体现的政治理念。(10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重庆城区扩大的主要原因。(6分)(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欧洲殖民者在非洲推行“田园城市”规划的后果。(5分)
明初“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名诛杀胡惟庸,取消中书省。造成丞相“擅权”的根本原因是
“戴维营协议”是阿、以关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成为“以土地换和平”的成功范例。下列各项中,属于“戴维营协议”重要文件的是
明嘉靖年间,俞大猷上疏建议,渔民出海时“渔船大者二十五只为一?”,“小者五十只为一?”,令每?“合造楼船一只以为兵船”,其“驾船兵哨”由官府“照依雇兵之例,给与口粮”,使其“大小相资,各有实用”。该建议( )
热门试题
1.
(2011.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图3
2.
(2024·天津高考真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1年春,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等部门根据“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部署,着手试编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苏联政府的帮助下,采取边制定、边执行的办法,经过多次修改,1955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原则通过,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计划中规定优先发展重工业和相应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轻、重工业的投资比例为1:7.3;大中型工业建设项目的53%分布在内地,222个项目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城市,合理地利用原有工业基础。——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等材料二1996年,经中共中央建议,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提出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更多关注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战略布局、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和部署、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政策等宏观经济问题;纲要要求,到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十五年的努力,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的台阶,为下个世纪中叶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开创新的局面。——摘编自《中国改革开放30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简要归纳“一五”计划制定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两个有关五年计划的文件在主要内容上的不同,并略述从中得到的启示。
3.
如图是17世纪中期英格兰城镇分布图(一个小黑点代表一个城镇)。这些城镇的服务半径平均为7英里,与当时小麦和牛的最大运输距离相当。由此可推知,当时英格兰地区( )
4.
(2024·湖南岳阳一模·14)公元603年,摄政圣德太子制定“冠位十二阶”,规定官阶晋升不再以氏族门第而以个人的才干和政绩为依据。公元604年,又制定“宪法十七条”,强调“国无二君,民无两主”,号召贵族百官“以和为贵,以礼为本”。这些举措
5.
(2024·广东韶关二模·9)1953年9月,毛泽东针对国内采取何种工业模式时说:“抗美援朝是施仁政,现在发展工业建设也是施仁政。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两者必须兼顾。”这表明当时(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9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