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18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
A
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
B
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
C
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
D
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相关题目
(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图5
(2024·高考真题(全国新课标卷)·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在同一块耕地上连续耕作,重视水利灌溉、粪肥使用及田间管理,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特征。先秦出现的连作制在两汉发展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期冬小麦种植的推广,为豆类作物与大、小麦的轮作提供了条件,麦类作物收获量为播种量的44~200倍,唐代北方麦豆两熟制普及。宋代南方水稻育秧、插秧技术推广与提升,普遍实行稻麦轮作,同时圩田、梯田等大量出现。明清随着美洲作物的传入、双季稻的推广,轮作物种更为丰富,山地、丘陵等得到进一步利用。传统农业的不断发展,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提供了经济支撑。——摘编自赵德馨主编《中国经济通史》等材料二罗马帝国时期,农业中普遍采用轮作制。4世纪后,法兰克人从罗马人那里掌握了二圃耕作方式,轮流耕种全年耕地的1/2。10世纪起,重犁的采用以及长达300年的大垦荒运动,扩大了耕地面积。三圃制流渐流行,耕地依自然条件划分为三大块,分别进行春播(大麦、燕麦等)秋收、秋播(小麦、黑麦等)夏收和休耕。耕地收割完毕和休耕的土地成为“敞地”,作为公用牧场。13世纪,豆科植场加入轮种,谷物收获量为播种量的3~4倍。14、15世纪,粗放农业开始向集约农业过渡,农业与畜牧业进一步结合,葡萄、啤酒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增,近代西欧农业的许多特征逐渐形成。——摘编白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等(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与西欧古代农业在土地利用方式上的主要差异。(13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和西欧古代农业对文明发展的影响。(12分)
公元723年,日本太政官奏:“百姓渐多,田地窄狭。望请劝课天下,开辟田畴。其有新造沟池营开垦者,不限多少,给传三世。若逐旧沟池,给其一身。”天皇准奏。这( )
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
(2024·广东高考·16)对抚养未成年人的家庭进行资助的项目源于罗斯福新政时期,最初主要的救助对象是白人贫困家庭;20世纪60年代后接受救助的黑人贫困家庭大幅增加,1970年该项目的受益人中,黑人占了近一半。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这一规定最有可能出现在
1928年,美国某工业建筑公司接到苏联价值4000万美元的拖拉机工厂建造订单。“后来,约有12个这样的工厂设计工作在底特律完成了,其余的工厂设计则准备在莫斯科的一个拥有1500名设计和制图员的特殊办公室去完成。”由此可知,当时苏联意在( )
(2022·海南高考·11)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修建城墙”。一“墙”之隔区分了墙内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这一历史现象
(2017·上海高考·22)卢梭与他的启蒙思想(20分) 拟写一篇题为“卢梭与他的启蒙思想”的小论文,首先需要收集、辨析史料。 (1)从以上三则史料中选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填写字母)。(6分) 阅读雷蒙特鲁松《卢梭传》一书中的叙述: 1794年10月,卢梭的灵柩运到巴黎,受到当地民众的隆重欢迎,有人举着“《社会契约论》是立法者的指路明灯”的牌子。后来的评论者认为《社会契约论》是民主主义的基本教科书,也有人说他是各种专制主义的依据,还有人认为卢梭是法西斯主义的鼻祖。所有这些说法,无论是褒是贬,都断章取义地发挥,不符合它的整体思想。我们应当说他是一个真正的民主主义者。 (2)选取并概括作者的事实陈述。(8分) (3)你是否同意作者对卢梭学说的评价?说明你的理由。(6分)
热门试题
1.
19世纪中后期,“西学源出中国说”“中体西用说"“托古改制说”曾先后出现并流行于中国思想界,这些学说的共同进步性是
2.
孙中山流亡日本时曾言:“以‘宋案’、借款之故,促起二次革命,不幸精神涣散,相继则走……谈及将来事业,意见分歧,或缄口不谈革命,或期革命以十年,种种灰心,互相诟谇,二十年来之革命精神与革命团体,几于一蹶不振。”据此,孙中山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
3.
(2024·湖南长沙一中一模·9)下图为我国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一幅宣传画,这一作品反映的事件( )
4.
(2021·福建三明三模·10)1950年,全国各地工商业根据人民政府“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在各行业成立众多劳资协商会。这些劳资协商会
5.
(2023·山东东营·4)下图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它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5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