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中同步
>
纲要 上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7·海南高考·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
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
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
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材料反映出清政府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没有涉及不平等条约带来的主权丧失,不能推断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形成,故A项错误;材料中“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说明清政府放弃对西方国家歧视性的称呼,但没有改变对自己在世界中地位的认识,仍然坚持天朝观念,故B项错误;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放弃对西方国家歧视性的称呼,符合外交国际惯例,故C项正确;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才意识到要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掀起洋务运动,与材料中1848年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广彩瓷又称“广州织金彩瓷”,形成发展于康乾时期。据记载,广东商人“于景德镇烧造白器,运至粤垣,另雇工匠,依照西洋画法,加以彩绘,于珠江南岸之河南开炉烘染,制成彩瓷,然后售之西商”。广彩瓷的产销,反映出当时( )①制瓷工艺进入彩瓷时代 ②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③外贸政策影响生产经营 ④商业资本参与手工生产
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报纸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而1912年建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与美国人的设想并不完全符合,主要原因是( )
(2019·广东湛江高一第一学期期末·7)始篡于弘治十年(1497)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这说明了
20世纪20年代初,五四知识分子发起“寻找无产者”的社会调查。下图为《新青年》第7卷第6期、第8卷第1期调查报告表。资料来源《新青年》第7卷第6页(劳动节纪念号),1920年5月1日;第8卷第1号,1920年9月1日。这项调查反映出知识分子试图( )
有学者指出“如果想看看各种发明的力量、作用,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因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材料旨在强调三大发明( )
(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1380年,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和丞相的目的是( )
(2009·山东文综·10)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2021·全国乙卷·26)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2021·山东高二第二学期质量监测联合考试·10)日本学者杉山正明曾说“到了全无草原和中华之界限的名副其实的世界帝国蒙古,整个欧亚大陆才基本上成为一个开放的世界,一时打开了远远超越陆地和海域界限的往来和交流。作为其支撑的核心地区,无疑是中华。”他意在说明
热门试题
1.
(2024·四川乐山·7)近代先进的中国人通过创办报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如图所示报刊( )
2.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有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普遍推行这种作息时间。到中世纪晚期和近代初期,欧洲人的劳动日在法律上依然是指白天的时间。近代早期开始,一些行业和工场的劳动时间向夜间延伸。决定性的变革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尤其是在那些采用了机器生产的行业,夜幕降临后仍要劳作,成为不可抵挡之势。夜间劳动的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3.
(2023·四川雅安一模·8)图7是创作于1956年的宣传画《越走越快》。这一作品图7
4.
在中国古代,“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这里所评述的制度
5.
【选做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943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388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407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4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5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