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中同步
>
纲要 上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2·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上期末·23)表4为20世纪60年代前后非洲国家坦桑尼亚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主题统计(部分)表,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表4
A
历史研究理论的丰富发展
B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C
二战后英国对殖民的反思
D
构建国家认同的需要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由材料“20世纪60年代前后非洲国家坦桑尼亚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主题”可知1964年前关注世界历史,而1964年后更多的关注非洲历史,这是基于二战后兴起的民族解放运动,构建国家认同的需要,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历史学习内容,而非历史研究理论,排除A项;多极化趋势以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为表现,材料并未提及,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坦桑尼亚教学内容的变化,不能体现出英国的反思,排除C项。
相关题目
表1所示为我国1993年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据此判断,1993年宪法修正案( )
(2020·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 )
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史上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历史事实反映了( )
(2011·天津文综·2)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计中反映了宋代
左图照片反映的是197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升起。下图为2021年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邮票。以下关于史料的类型和价值的说法,准确的是( )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宣布实行革命的16个省出现了25个都督,其中军人占14个。1912年3月,北京政府建立时,“二十二省的都督,十五个是军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后( )
(2011·浙江文综·14)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2020·北京房山区高一第二学期期末·39)某同学制作了下表。根据表格内容判断,他所探究的主题是( )
(2020·山东高考·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2017·海南高考·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热门试题
1.
据《史记》记载,“轩辕”所处时代,各个部族相互“侵伐”,轩辕于是习武行兵,征讨好兴不义之战的部族,被各部尊为“黄帝”。黄帝长期“披山通道,未尝宁居”,在行政上“抚万民,度四方”,实现了“万国和”的局面。这反映出
2.
表1中关于明代中期以来的历史记述,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表1
3.
(2024·江苏扬州调研·11)表2是对《人民日报》1980—2022年冬奥会新闻报道的统计。报道的变化反映了( )表2
4.
(2023·湖北荆州·2)西汉时,中原地区出现了良种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外来物产。这一时期,丝绸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打井和炼铁等技术。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5.
下表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民日报》中提及宪法次数的统计。对其中第四次高潮出现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①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完善 ③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的加强 ④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0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61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