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中同步
>
选必3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宋徽宗时期,官方编订了一部国家礼典《政和五礼新仪》,其中除了皇族和王公大臣仪制以外,首次出现了庶人婚仪、冠仪和丧仪。礼典“首次”意味着官方
A
首次否定传统严格的等级制度
B
顺应城乡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
将国家礼典提升为法制的高度
D
开始推动礼仪文化向民间发展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据材料“首次出现了庶人婚仪、冠仪和丧仪”可知,礼典开创了“礼及庶人”的新局面,说明官方开始推动礼仪文化向民间发展,故选D项;“否定”说法错误,皇族、王公大臣、庶人本身就体现严格的等级,排除A项;唐宋之间的政治社会变革,在推动礼下庶人中起了重要作用,即随着中古士族的衰亡,地方社会出现了权力的空档,再也没有“世家”来主导乡村的秩序,宋代士大夫面临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社会秩序的重建,排除B项;此时礼典还未上升为法制,排除C项。
相关题目
明清徽州人用家谱、方志和文人笔记等文献为徽商立传,有很多传记不是记载他们的商业经营如何成功,而是记载他们经商过程中的各种义行,以及经商致富后如何报效家族、乡里和国家。徽商立传的倾向
哥伦布的到来使美洲印第安人有生以来第一次,迎面遇上他最可怕的大敌:不是那个白人,也不是这位白人的黑人仆从,而是那些看不见的杀手,潜伏在这些人的血液内,气息中,被他们带上岸来。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2023·广东新高三开学大联考·4)南宋时期,朱熹积极兴建书院,认为“学校之设,所以教天下之为忠为孝也”。陆九渊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时,开篇就提到《论语》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认为求学在于求知而不在于求利。这说明
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下列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①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②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③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④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
明英宗时期,有朝臣援引古训谏称“欲怀远者必先安近,中国如本根,四夷如枝叶,疲中国以奉四夷,犹拔本根以益枝叶也”。孝宗时期,又有人上书称“今各处地方水旱相仍,人民穷困,却乃疲中国,以供远夷,费有用而易无用”。从中折射出明朝
下表为不同金文文献关于西周中期以后土地交换程序的记载及说明。这反映出当时
(2023·河南高三入学摸底考试一·18)1545年到1565年,天主教会代表在意大利特兰托多次召开会议,决定停止兜售赎罪券,不再增加教会神职薪俸,加强对神职人员的监督等。同时,天主教会强调只有教会有权解释《圣经》,教徒只有靠教会神父施行“圣礼”才能得救。这反映出此时的天主教会
(2022·湖北省武汉五月二模·1)田氏代齐后,齐国将宫城从大城内迁到小城,并同时兴建一座学宫,因地处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几乎各个学派,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如孟子、荀子等。据此可以推断齐国图1 宫城与稷下学宫位置图
(2023·河南南阳高三上期中·5)15世纪前后,意大利的许多市民虽然十分蔑视和反感腐败的教会,但是对日常生活中的宗教仪式却采取了默认态度并坚决维持,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以世俗享乐满足肉体需要,以宗教活动满足精神需要。这说明当时
古代拜占庭帝国保存并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并把基督教传到东欧;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底色,融合了希腊罗马和西亚传统文化。这说明
热门试题
1.
(2022·山东省济南市高三4月高考模拟·5)乾隆年间清廷编修的《清史列传》中,把曾经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的明朝降臣均编入了《贰臣传》,把史可法等当初誓死抵抗清军的前明官员列为忠臣。此举意在
2.
(2020.7·天津高考·8)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3.
有学者认为,宋代的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的一处摩崖石刻显示,山区牧羊人也有能读会写者;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军的许多村落“皆聚徒教授”。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4.
(2023·四川乐山·8)战争期间,四川出兵超过300万人,每15个人中就有1个参军,川军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南昌会战、滇缅会战等大小会战28次,伤亡人数达60余万,为战争胜利立下了卓越功勋。这场“战争”是( )
5.
1934年4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经宋庆龄、何香凝等1779名国内著名人士签名,以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会的名义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其主要内容包括:这一《纲领》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9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