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河北唐山二模·5)从隋唐大运河到京杭大运河,河北段线路仅是微调,邢台临西至天津的永济渠,依然是大运河的主线,但河北段大运河的商业地位却得到极大提升。这主要是因为( )
A
运河周边商业城市崛起
B
政治格局变动
C
河北段大运河的商业地位
D
经济重心南移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纲要上册第11课所学京杭大运河可知,河北段大运河的商业地位得到极大提升,主要是因为大运河北段的终点是元朝都城大都,而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故选B项;“运河周边商业城市崛起”是河北段大运河的商业地位提升的表现,而非其主要原因,排除A项;“河北段大运河的商业地位”只是次要原因,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会冲击北方的商业地位,与题意逻辑不符,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3·河南洛阳高三摸底·10)据下表可知,清朝前期的这些做法
(2024·吉林长春四模·3)下图是绘制于中唐时期的敦煌榆林窟佛教壁画《弥勒经变·耕种图》,它采用“异时同图”的手法,将农民扶犁春耕、秋季收割和扬场等场面在同一画面中呈现,表现的是“一种七收”场面。该壁画可为以下哪些主题提供史料佐证( ) ①主题一: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②主题二:唐代农业生产呈现精耕细作③主题三:曲辕犁已经在全国得到普及 ④主题四:佛教思想融入中国社会生活
(2018·福建福州毕业班质量检测题·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近代中国国际迁移流的形成集中于沿海地区,国际迁移的流向主要从闽粵两省流向诸迁入国。 ——摘編自朱国宏《近代中国大規模的国际迁移:1840~1949 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推动南洋华侨对中国的向心力。1928年,新马华侨为声援国内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济南惨案”而发动反日远动,这次运动深入到普通的中下层华侨群体。中下层华侨移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有朝一日衣锦还乡,在家国存亡之际,其对宗亲、家乡的关注,就更容易升华为对中国国家的认同。当地政府对华侨法律身份、政治权力的限制和经济上的排华活动,使得华侨难以认同当地政权。日本对南洋的经济扩张使南洋华侨、华商惑到切肤之痛,而抵制日货成为反日运动最为频繁使用的武器。中国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国内政权统一,解决了华侨社会对政权认同的困惑,大大减少南洋社会各种派别之间的争斗。 ——摘编自庄国土《从民族主义到爱国主义:1911—1941年间南洋华侨对中国认同的变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国国际移民流向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2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1—1941年间南洋华侨“中国认同”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所产生的影响。(13分)
1934年,路易·巴尔都出任法国外交部长。他积极推动法国与苏联结盟,并尝试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家也拉入这一体系。他意在( )
(2020·湖南长沙一中、长郡中学、师大附中、雅礼中学四校第一次联考·33)18世纪中期以后的英国,倡导爱护自然的诗歌层出不穷,如彭斯的《杜河两岸》、布罗姆菲尔德的《农夫之子》均描绘了少年时代乡村自然的美丽景色,克莱尔在《致倒下的榆树》中则深情地把童年屋后的榆树作为朋友来看到,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有学者指出,辽宋夏金元时期,一些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整合农耕区和游牧区的统治模式,进行局部的二元制统治模式的探索,从而加强和扩大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格局。下列史料,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
(2023·新疆乌鲁木一模·11)下表是东汉永和五年与南朝宋末南方部分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表2 20世纪后半期世界部分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上述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
(2018·浙江湖州高中八校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中·9)雍正帝时,军机处虽因军务而设,但其职掌并不限于此,“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由此推知,军机处
(2025·河北9月阶段测试·10)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在党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拥有小块土地的独立农民,不再给人做长工、月工和短工,不再以出卖劳动力为生,也就是说,雇农基本上不存在了。这反映出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了( )
热门试题
1.
(2024·河北石家庄高三一模·10)1954年国庆节,中国邀请法中友好协会代表团、英国文艺、科学界代表团、日本学术文化访华团、日本工人代表团、意大利妇女代表团等民间团体,及文化、科学领域的国际著名人士等参加国庆观礼活动。中国此举( )
2.
(2024·安徽高考·12)意大利政治哲学家马基雅维利(1469—1527)曾撰写《君主论》献给佛罗伦萨的统治者,认为荣誉是君主建功立业的目的;后来又著有《论李维》,主张通过共和制恢复和维护人的自由。由此可见,马基雅维利( )
3.
(2008.广东理基.66)在建立“日不落”殖民帝国过程中,英国于17世纪击败的主要对手是
4.
图2为发表于1931年的漫画《东北事件》。该漫画( )
5.
(2019·江苏苏州·20)计量统计分析是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下表信息,下列选项中对列强实力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5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