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下列重要国际会议,曾与下图相关事件举行于同一地点的是( )
A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B
世界可持续发展会议
C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D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据材料图片的信息可知其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图标,举办地点在杭州,二十国集团的第十一次领导人峰会于2016年也在杭州举办过,故选D项;亚洲文明大会的举办地点是在北京,排除A项;世界可持续发展会议并未在杭州召开过,排除B项;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厦门召开,排除C项。
相关题目
北魏前期,政治上仍实行“胡汉分治”政策,保留“胡汉杂糅”特色。北魏中期,更多采用汉族传统的政治、经济制度。这一变化反映了( )
(2018·安徽蚌埠一模·21)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分析19世纪西方兴起的原因时,说道:欧洲人先是买了亚洲列车上的一个座位,然后买了一节车厢。弗兰克的核心观点是
(2024·山东临沂二模·9)1985年1月,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进一步放宽农村政策,放活农村金融,扩大城乡交流。该政策的出台旨在( )
卢梭认为社会不平等经历了三个阶段:私有制使不平等牢固起来,富人通过法律强化这种不平等;产生国家机关,实现强者对弱者的统治即政治不平等;出现专制暴政,然后革命暴力推翻专制君主,走向更高级的平等,对卢梭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在克里斯提尼之前,雅典的人名必须冠以其父的名字,如“克里斯提尼,梅格克勒斯之子”克里斯提尼规定,雅典人名必须冠以其所在的德莫(雅典政体中最为基础的行政单位)的名字,如“来自阿罗佩科的克里斯提尼”。这一改革意在
(2023··6)清末,维新派一边倒地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大农”,使“私人资本增殖”;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社会精英人士对西方“大农”和中国“小农”的比较明显增多,所持观点也由一元转向多元。这一变化主要说明
1936年底,丘吉尔说道“在这四个世纪中,我们总是走较艰难的道路,参加不那么强大的一方,同它们联合起来,打败和挫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所统治的是哪一个国家。这是英国对外政策的不自觉的优秀传统。”这一“不自觉的优秀传统”( )
古代世界纪年方式百花齐放。古代亚述以任职里模的人的名字纪年;古代印度经常用佛祖去世的年代为基准纪年;伊斯兰教历用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的年代作为基准年代;古代罗马人用执政官的名字纪年;古代希腊城邦数量众多,许多城邦都有自己独特的纪年方式。这可以说明( )
(2018·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一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到18世纪末,英国贵族、乡坤、商人的数量达到69.8万人。他们有相当的经济基础能够维持一掷千金的奢侈生活,服饰作为他们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其花费必不可少。随着英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频繁,一些原来的社会底层民众着装突破了政府的限制。出身于贵族和富裕家庭的妇女也是奢侈风潮的推波助澜者。甚至,一部分女性女扮男装,外出工作,即便是农民,服饰已不仅仅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而是逐渐摆脱了简单实用的风格,将节假日所穿漂亮衣服同平时劳作所穿衣服区分开来,竭力追赶时髦,只有极少地区的农民不做改变。到18世纪末,一种反中世纪禁欲主义,鼓励人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潮使得与人息息相关的服饰也因此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人们摆脱了教会掩盖形体美的着装模式,充分展示人的自然美。 ——摘编自乔洋主编《近代服饰研究》 材料二 到1912年,民国建立,清帝退位,传统的等级森严的服饰制度被打破,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穿什么的都有,以样式论、有穿长衫马褂的;有穿中山装、西装的;也有中西服装混合穿的,颇为滑稽。退位的溥仪也穿西装,梳一头中分头,戴金丝边眼镜。其实,在通商口岸的一些商人和市民早已经捷足先登,在服饰上近代化了,一些前卫的女性竟相脱掉保守传统老式服装,穿起了西式旗袍,配上瓢鞋丝袜,这是当时前卫和时髦的象征。就连有些村民也对洋货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洋布、洋伞、洋鞋充斥着农村市场。但那些远离口岸地区的人们,或许是习惯成自然,或许是无资添办,或许是出于对逊清的留恋,仍沿用旧服。 ——摘编自张华《清末及民国服装习俗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英两国近代服饰变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1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饰变迁对近代中国的影响。(8分)
(2024·湖南师大附中一模·9)下表是1953—1957年上海市劳动模范及纺织女工劳动模范概况。由此可知( )
热门试题
1.
西周在封邦建国的同时,也常常将诸侯的部分家族成员留守王畿辅佐周王。如周公长子就封于鲁,周公次子一脉在王室累世任官。这种做法
2.
加尔文认为人不可能以其自由意志来自救,一个人是否得救,都是上帝事先已经决定了的,即上帝的选民注定会得救,上帝的弃民必定要遭殃。该主张直接( )
3.
(2025·江苏淮安开学联考·1)在距今4300—4000年左右的山西陶寺遗址中,发现了各种质地的礼器和各类乐器,如陶礼器、玉礼器、漆木礼器、鼍鼓、土鼓、铜铃、陶埙、陶铃、口簧等。大墓里出土的乐器还出现了“三固定现象”:鼍鼓、土鼓、石磬构成的乐器组合是固定的;两个鼍鼓、一个石磬、一个土鼓,乐器数量固定;其在墓中的摆放位置固定。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4.
下列图片所示的有角神兽是我国北方和欧亚草原地区常见的一种装饰题材。有学者认为,这种“鸟兽合一”的虚幻动物与先秦文献记载的赢秦飞廉族的风神形象相吻合。这可用于说明
5.
《工人日报》曾刊发以“人有多大胆,钢有多大产”为标题的新闻是在(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3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9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6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