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辽宁丹东二模·3)与前代相比,唐朝增加了对户籍信息的定期更新和审查,“三年一造户籍,……州、县之籍恒留五比,省籍留九比”。一次称一比,造籍每三年一次,州县户籍保管十五年,尚书省户籍保管二十七年。唐朝政府的这一做法旨在( )
A
有效控制人口流动
B
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
杜绝隐瞒户籍现象
D
为赋税征收提供准确数据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唐朝通过定期更新和长期保存户籍信息,政府能够更准确地掌握人口数据和资源分配情况,从而为赋税征收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基础,故选D项;户籍制度的强化和定期更新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记录和追踪人口的迁移和流动,但仅仅通过户籍更新并不能直接““有效控制”人口流动,户籍是一个记录系统,而非控制系统,排除A项;户籍制度更多关注的是人口信息的管理,而非直接针对地方割据,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排除B项;定期更新和审查户籍信息可以减少隐瞒户籍的可能性,但很难做到“杜绝”,排除C项。
相关题目
下图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部分目录。据此判断,该章节涉及的主要历史事件应为
从二战后到50年代初,大约有1500万到2000万移民获准进入英国、法国、德国和北欧国家。他们大多来自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南斯拉夫和土耳其等国家,也有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北非等其它地区。这股移民潮
中国古代的“丁”多指成年男性,但清中期以后某些册籍中表示“丁”的数量却出现了小数,如道光年间《保宁府志》载当地丁数实为“15 232.689 4664丁”,又或者对“丁”的统计使用“升”“合”“勺”“撮”等粮食计量单位。下列能解释上述现象的是
(2019?广东百校联考?24)《尚书》载:“臣不匡,其刑墨。”《礼记》载:“史定墨……扬火以作龟,致其墨。”《物原》载:“周宣王时的史籀始墨书于丝绸。”这些记载表明
表2所示为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与中国出口茶、丝的总体概况。这体现了当时中国( )表2 英国1843—1860年输华货物总值与中国出口茶、丝的总体概况
据考古发掘,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墓葬出土的179件铁器中包括犁4件,镢4件,锄36件,铲10件,镰1件等。河北兴隆县寿王坟战国冶铁遗址出土的87件铁范中包括锄范3件,镰范2件,镢范47件等。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近80件铁器中包括镢60件,锄2件,镰2件,镐1件等。这些可用于印证这一时期( )
(2024·山东烟台二模·15)1955年,万隆会议开创了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新纪元。60年代,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兴起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奠定了基础。80年代,南南合作已成为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这反映了( )
楚国虞丘子曾向楚庄王荐举孙叔敖任令尹;郑国子期曾向郑昭公荐子产为相;管仲在齐国创立“三选”荐举之法,即通过乡选、官选、君选三个环节选拔官吏。这可用来说明,春秋时期( )
(2024·江西上饶一模·11)有学者认为,《汉谟拉比法典》作为一部公开的成文法,废止了执法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利害关系或上司的需要随机量刑执法;摒弃了或从重从快、或法外开恩的陋习;坚持“能被普遍接受”的立法原则。这说明了《汉谟拉比法典》( )
有学者认为,孔子的时代是一个“邪说横行,处士横议”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情形既是如此“无道”,自然总有许多“有心人”对这种时势生出种种的反动。“有心人”的“反动”反映出( )
热门试题
1.
(2023·山西大同新高三调研·23)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2.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开启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以官带民、官民并举”的外交模式。该模式( )
3.
图11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
4.
(2024·福建漳州高三三模·12)1690年,英国议会通过财政法案,把政府给予国王的固定收入置于“仅够伙食钱”的境地。这表明当时英国( )
5.
据下图可知,该地区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5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