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英国人这样有步骤地在中国进行掠夺,并使中国人服从其指挥,乃至于他们实际上成了这个国家的主人。他们控制着贸易、报纸、商港和政治。”这情形始于哪一条约的签订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根据材料“并使中国人服从其指挥,乃至于他们实际上成了这个国家的主人”可知该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是加深,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与英国无关,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项正确。
相关题目
《剑桥中国明代史》指出:胡惟庸的权力不断膨胀,这促使御史韩宜可在御前当面攻击胡惟庸及其盟友。告发胡惟庸等人不忠于皇上,僭越皇权。材料反映的是
历史档案展现了1939年2月前中共在河北邢台农村开展几次群众性运动的概况:首先开展反毒禁赌运动;其次开展反贪污、反摊派斗争;再次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围绕上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23·河南名校高三阶段测试·11)“从前男子鞋袜,多半制自妇人,即从店家所购,每双不过六七百文。今上海妇女之鞋且须买穿,而西装少年购皮鞋一双,非花六七元不可。”这表明近代上海
(2025·广东调研一·11)改革开放初期,旅游事业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全国旅游饭店数量从1978年的137座,增至1984年的505座;床位3万余张,增至17万余张。这反映出我国( )
(2024·江西上饶一模·2)孟子提出“定于一”。《吕氏春秋》强调“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据此可知( )
(2024·山东临沂高三上期末·11)东非沿海地区城邦文化的真正发展与繁荣,是在公元7世纪之后。因为自那以后,印度洋贸易文化圈才真正发展起来,并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地中海贸易文化圈而成为中世纪世界经济与文化的中心。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周武王灭商以后将神农氏、黄帝、帝尧、帝舜、大禹等古老氏族的后裔进行“褒封”,甚至连商纣王的儿子也被封为“三监”之一,“以续殷祀”,而分封制度的真正实施则始于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这反映出西周初期的制度构建( )
(2024·山东青岛三模·7)毛泽东指出,“我们过去的政府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从现在起,除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要把‘工农共和国’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口号。”这发生在( )
(2024·湖北黄冈中学二模拟·9)下表为1953—1955年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在沿海和内地投资的比重。这体现了( )
(2020·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决战高考最后一卷·29)19世纪末,梁启超持“儒学本位”主义立场,认为治天下当以儒学为主、科学为辅;20世纪初,他则坚持“科学万能”主义,以科学评判儒学;20世纪20年代,他又认为儒学以人生问题为旨趣而科学以客观知识为归宿,二者不可相互取代。梁启超思想观念的变化说明
热门试题
1.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有人直言不讳自己是自由思想家,但死亡迫临时会与教会和解;大多数学者虽痛感教皇的罪恶,但还是乐于接受教皇的聘用。这些现象说明
2.
(2020·山东济南·19)政治上,“它”坚持反封建,主张政治平等;经济上,“它”突出经济自由原则。“它”是以法国大革命的社会成果为依据,并把这些成果转化为法律的重要体现。文中的“它”是( )
3.
(2012.重庆文综卷.17)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军神速,威震全国。1927年初,全国革命中心也随之北移至图6中的 图6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局部)
4.
(2024·甘肃兰州·13)歌曲《长城谣》唱到:“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自从大难平地起……骨肉离散父母丧……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据此判断,“大难平地起”指的是( )
5.
(2022·安徽省江南十校一模文综·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1918年底,梁启超前往欧洲,经过实地考察,他认识到:“自从机器发明、工业革命已还,生计组织起一大变动,从新生出个富族阶级来。科学愈昌,工厂愈多,社会偏枯亦愈甚。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物价一日一日腾贵,生活一日一日困难。”“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1920年回国后,在中西文化问题的争论中,梁启超认为西洋文明已经破产,拯救世界还要依靠东方“固有文明”,主张极力发扬传统文化。梁启超称自己“保持性与进取性常交战与胸中,随感情而发,所执往往前后相矛盾,尝自言曰:“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这种多变的特征,直到民国之后在梁启超的政治生涯中依然时有反映。一变再变,终于技穷。——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梁启超思想的变化及其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思想的实质,简析影响历史人物思想的主要因素。(7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5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