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甘肃一模·4)宋初,统治者对民间印刷出版书籍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政策。但自1090年开始,朝廷就不断颁布政策,要求民间书籍刊印必须遵守规矩,不得私自刻印、传播议论时政和边疆军事的会要、实录等。此举主要目的是
A
加强思想专制
B
促进国家统一
C
配合变法运动
D
维护国家安全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据材料“不得私自刻印、传播议论时政和边疆军事的会要、实录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政府禁止刻录此类涉及国家安全、朝政大事的书籍,目的是防止这些信息流向周边的辽国和西夏等,维护国家安全,故选D项;“不得私自刻印、……实录”不属于加强思想专制,思想专制应该是钳制所有不利于统治的言论,排除A项;当时宋朝已经统一南方和中原,书籍刊刻的相关规定与“促进统一”关系不大,排除B项;宋朝的变法运动主要是在宋神宗时期(1048—1085年) ,且“配合变法运动”不是封建统治者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
相关题目
明洪武十七年,设司礼监,掌纪录御前文字之职。明成祖时,内阁逐渐参与机要,后因获得票拟权而地位日隆。明宣宗时设内书堂,选用内阁成员为教习,教导司礼监太监读书,后设司礼监秉笔太监。这一变化
(2019·湖北元月高考模拟调研考试·32)1952年我国出口贸易额中,工矿产品占18%,到1957年已经上升到28%。这部分工矿产品包括棉布、针织品、自行车、缝纫机、暖水壶、啤酒其他各种名酒、罐头、纸烟金笔、纸张、钢材、玻璃、水泥等。这表明了当时我国
1956年7月,全国图书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图书馆是向科学进军的有力武器”。会议确定了图书馆工作的基本任务:“向科学研究工作者提供图书资料,为科学研究服务,促进科学的迅速发展”。据此可知,该会议的召开( )
表2为1954年12月至1957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的有关中日关系的部分社论。当时中国政府的对日态度主要是基于( )表2
1934年,由于美国大量高价购买国外白银,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在三个月内白银外流量就达2亿元之多。对此,国民政府
1938年,汤恩伯指挥主力“迂回峄枣,行动敏捷,侧击敌军,果敢攻击,获取胜利之基础。”据此可知,该军事行动是( )
图2为法国某杂志发表于1898年1月的政治漫画,画中“Chine”意为中国,桌前由左至右依次为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德皇威廉二世、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代表法国的玛丽安娜及代表日本的武士。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图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随着秦汉帝国官僚制的发展和完善,负责具体事务的官职显得越来越重要。秦汉时期,表示官员大小等级的方式一直有两种:禄秩等级和爵位大小。秦代至汉初,以若干“石”为单位的禄秩等级仅仅是官员俸禄的体现,而爵位的大小则是官员其它各种待遇的综合载体。随着赐民爵与赐官爵的广泛实施,爵位的价值逐渐稀释。东汉末年,汉代爵制中真正有一定价值的爵位仅剩下诸侯王、列侯及关内侯这三级。魏晋时期,以五等爵制为主体的封爵制取代了秦汉爵制。与此同时,官员禄秩等级的地位逐渐超过了爵位等级,最后曹魏政权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取代了秦汉的禄秩等级。以五等爵为主体的封爵制也被完全吸纳到官品之上。这样爵位也就成为了官品的附属物。爵从属于官的格局随之形成,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清末。——摘编自王玉喜《爵制与秦汉社会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汉至魏晋时期爵制演变的历程及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爵从属于官的格局”形成的历史意义。(4分)
(2019·江苏“百校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考试·3)《后汉书》记载,汉顺帝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限年四十以上,儒者试经学,文吏试章奏”。帝从之,于是班下郡国。这表明
(2021·广东惠州高三第一次调研·5)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一位正在送外卖的酒店伙计形象。据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貌的著作《东京梦华录》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菜。”这说明,北宋
热门试题
1.
(2014.北京文综.17)图9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 ①墙上画作的风格 ②人物的发型③照明手段 ④饮食方式
2.
(2023··13)图6为早期殖民时期跨大西洋贸易示意图。据此可知图6
3.
(2024·吉林高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名帖亦称名刺(类似今之名片),古已有之,在明朝士大夫的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宦官刘瑾爱宠用事,“走其门者倾朝,名刺必红纸”,以致“京师红纸价顿长十倍”。郎瑛(1487—1566年)在其著述中写道:“予少年见公卿刺纸,不过今之白录纸二寸……今之用纸,非表白录罗纹笺,则大红销佥纸,长有五尺,阔过五寸,更用一绵纸封袋递送,上下通行,否则谓之不敬……可谓暴殄天物,奢亦极矣!”明朝前期,名帖多自署“门生”等,“必兼亲者,方加‘眷’字。至于‘通家’‘年家’,非实有可据,断断不轻用也”。明朝中期以后,士大夫交际活动日益活跃,“视其爵、齿及交谊以为斟酌”的风气日盛,衍生出“晚生”“侍生”,甚至出现“渺渺小学生”“通家治下牛马走”“门下沐恩小的”等自称,原本亲戚间使用的“眷”字亦开始滥用。——摘编自(日)岸本美绪《风俗与历史观: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等(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名帖的变化。(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名帖变化的原因。(8分)
4.
(2019·山东威海·3)在我国历史上把某一领域有着杰出贡献的人物称为“圣人”。下列人物与其称号对应正确的是( )
5.
(2024·河南郑州三模·3)北宋初期,朝廷一直以武将为帅镇守边关。澶渊之盟后,仁宗“始诏魏、瀛、镇、定四路悉用儒帅兼本道安抚使”。这说明(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36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7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32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