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下图为南宋学者陈淳编写的蒙学教材《启蒙初诵》(节选)。这反映了当时( )
A
政府主导蒙学教育
B
蒙学教材注重思辨
C
伦理道德得到重塑
D
儒学教育的世俗化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根据图示内容可知,南宋的学者将儒家思想融入到启蒙教材中,起到到普及儒学、教化时人的作用,体现了儒学教育的世俗化,D项正确;根据图示内容无法提现政府的作用,排除A项;图示内容仅体现了儒家教育的普及和世俗化,不能体现思辨,排除B项;宋代儒学是对传统儒学的发展,“重塑”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项。故选D项。
相关题目
受国家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重大项目支持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安装了采用自主神威指令系统的众核处理器,在2016年6月全球超级计算机榜单上,以超第二名近三倍的运算速度夺得第一。这一成就( )
(2019·浙江温州高考选考适应性测试·8)1912—1919年的八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1912—1922年,纱锭由50余万锭增至近160万锭,布机由2616台增至6675台。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①中华民国的建立 ②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③民族资产阶级的投资热情 ④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的减少
(2025·湖北黄冈9月调研·14)有学者认为,近代科学产生于基督教国家,是因为基督教对这些国家过分控制,尤其是压抑人性。过度的宗教势力必然矫枉过正,使得弘扬人欲的人文主义,由沉默寂寥到烈焰四射。材料强调的是( )
关于马戛尔尼访华时期的礼仪之争,有学者认为,外交礼仪是国家政治的继续和外化,不但明显表现其政治特色,且与民族尊严、国家主权紧密相连。清朝的各种礼仪要求,尽管不符合近代外交惯例,但就清廷方面而言,却绝不是出于鄙视。该学者意在表明马戛尔尼访华时期的分歧是( )
(2024·江苏南京二模·1)吴国和蔡国同属姬姓,春秋时期蔡国与楚国关系紧张,吴国与楚国也矛盾重重。吴王阖闾在联合蔡国攻打楚国后,将女儿嫁给了蔡侯,打破“同姓不婚”的传统。这表明( )
1125年,宋使许亢宗奉命赴金,途经“契丹东寨”,记录道:“当契丹强盛时,虏获异国人,则迁徙杂处于此…故此地杂诸国风俗。凡聚会处,诸国人语言不能相通晓,则各为汉语以证,方能辨之。”这表明
(2023·安徽“省十金科”高三联考·1)商朝时期,中央王室与各族首领组成管理阶层;地方派遣的职官和归服方国诸侯,是形式上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未必有血缘关系。到西周时期,即使与地方上的诸侯无血缘关系也通过联姻与王室形成甥舅关系。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2024·河南郑州二模·11)中古时期,西方艺术作品中的儿童多以小型成人的形象出现,如图4。自15世纪以来,艺术家们不断创作出顽皮或可爱的儿童形象,如图5。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018·广东珠海二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明代自宣德以后,我国大部分省区发生过规模巨大的流民浪潮。这些流民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皇族、勋戚、官僚地主通过赐田、投献、圈占等手段,侵占小农土地;苛重的赋役,使农民不堪重负而逃亡。其直接诱因是全国范围内大部分地区不时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迫使无数失去土地的农民扶老携幼、背井离乡,汇集成一股洪流,对当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社会力量发生了新的洪流影响。在此基础上,社会力量发生了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大发展下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新变化。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 所谓“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有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小唱、优人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代社会大流动的一种格局。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 材料二 英国在16一18世纪是一个社会流动尤其显著的社会。英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社会流动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中间阶层向全社会成员开放,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阶层;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这种频繁社会流动的一个主要表现是贵族构成发生变化。伊丽莎白统治时期,一共任命了18人,虽然贵族的总数基本不变,但是贵族的构成却发生了变化。伊丽莎白任命的18名贵族中,只有两人出生于老贵族家庭,绝大部分贵族都是新贵族。他们由非贵族阶层跻身贵族阶层,甚至一跃而成贵族。 ——摘编自刘贵华《近代早期英国的大学教育与社会流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及引起人口流动的原因。(15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人口流动的原因并概括人口流动对中英两国产生的共同影响。(10分)
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主持汇编的《民法大全》频繁呈现“债权”“继承权”“契约”“借贷”“租赁”等法律术语。这反映了《民法大全》
热门试题
1.
(2010.天津文综.8)《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2.
(2024·湖南常德一模·13)一位意大利诗人曾写道:“我的同伴们……你们被赋予了一种天性,并且拥有一种无可估量的尊严和了不起的命运,让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服从于你的统治和命令,在河里、在海中、在天堂让道德成为我们的首要目标。”这反映了诗人
3.
(2024·湖南岳阳一模·8)1894年,孙中山创建革命团体,亲自起草团体章程。在这个章程中,他第一次提出了“振兴中华”这一具有民族复兴思想内涵的口号。这个口号
4.
(2022·内蒙古通辽·11)在世界古代历史上,帝国的战争与扩张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下列关于战争与扩张客观上促进文明交流的表述准确的是( )
5.
图1图1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示意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91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1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7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