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公元91年,北匈奴西迁,南匈奴降汉,鲜卑族乘机向西、西南迁徙,占据了原匈奴领有的漠北草原。当时遗留在漠北约十万余户的匈奴,“皆自号鲜卑”,自此鲜卑族更为强大。由此可知,当时( )
A
北魏国势不断增强
B
内迁民族主导政局
C
游牧民族融合发展
D
胡汉文化交流互鉴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据“鲜卑族乘机向西、西南迁徙,占据了原匈奴领有的漠北草原”、“‘皆自号鲜卑’,自此鲜卑族更为强大”,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时期,鲜卑族逐渐占据了原匈奴所在的漠北草原,推动了鲜卑族与匈奴之间的融合,故选C项;北魏(386~557年)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题中时间段北魏还没有建立,排除A项;鲜卑族向西、西南迁徙,不属于内迁,排除B项;交流互鉴是推动文明发展进步的原动力,但题目中没有提及汉族文化,“胡汉文化交流互鉴”更没有依据,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3·山东青岛一模·10)11 世纪前后,欧洲庄园领主们更倾向于直接经营自营地,且更大程度地使用奴役劳动;在12世纪后期,领主自营地出租成为一时潮流,以雇佣劳动逐渐取代奴役劳动。该变化主要是由于
(2024·天津南开区二模·11)1474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保罗·托斯加纳里认为:“从加那利群岛(非洲西北海域)往西5500公里就能抵达日本,9200公里就能抵达杭州。”他还送给哥伦布一幅加纳利群岛以西海域的海图。由此可知,托斯加纳里( )
(2025·河南高三联考·9)1862年3月1日,上海公平洋行曾在《北华捷报》上刊登广告,并表示愿意接受“任何一家本地钱庄庄票或其他合格票据作为偿付保险费的手段”。随后,外国银行在取得一定担保的情况下,开始接受庄票的贴现业务。洋行这些活动反映出( )
徐向前元帅在回忆其军校生活时说:“政治部主任开始是戴季陶,此人初次演讲就贩卖礼义廉耻、忠孝节义一套,因而学生轰他,不久便下了台。嗣后政治部主任换成了周恩来同志。在周恩来的主持下,军校的政治工作相当活跃,革命性、战斗性都很强,有力激发了师生的革命热忱。”其所说的“革命热忱”是指( )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7800年)出土有成套的龟甲。龟甲内放有石子,部分龟甲上有刻画符号,具有占卜功能。同时,龟甲被用作响器,在某些仪式活动中为舞蹈伴奏。这反映了( )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写道:“至茶叶、大黄(一种中药)两项,臣等悉心访察,实为外夷所必需。况如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中国若靳(吝惜)其利而不恤其害,则夷人何以为生”。这一认识( )
(2024·山东青岛三模·15)图4为1975年以来半导体存储器的世界市场占有率情况。其中,丙是( ) 图4
(2019·江西上饶重点中学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33)1845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说:“阶级的差别将继续尖锐,反抗的精神已经进入工人的头脑,愤慨情绪与日俱增,个别的游击分子开始集结成相当规模的抗争和示威,只要小小的撞击,就足以引起雪崩。”材料表明恩格斯
下表是2016年知识密集型产业占有关国家GDP比重(单位:%)。据下表可知( )
热门试题
1.
(2024·江苏苏州八校三模·8)1931年,国民政府制定《空军作战防空计划》,明确“拟定空军与陆海军联合作战方针”。1933年,国民政府把空军建设时间由原来的五年缩短为三年,并准备以南京、保定、西安、汉口、广州为根据地把全国划分为五大空军区。国民政府此举的背景是( )
2.
(2025·广东9月联考·4)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是一个律令制国家,即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政务运行细则,都是通过先后完善起来的律、令、格、式等法令条文加以规定的,并且实现了各项制度规定的高度法典化,在基层社会广泛推行。唐朝政令顺利落实到乡里的基础是( )
3.
(2018·湖北武汉二月调研·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6世纪以后,以传教士为主的来华欧洲人士,大量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研究中国古典经籍,不仅开创西方汉学先河,而且对欧洲近代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耶稣教士定期向教会汇报中国情况的书信,是当时介绍中国思想文化最主要的材料。不少传教士把中国经典古籍翻译介绍到西方,解说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了欧美的汉学研究。例如殷铎泽译《中庸》《大学》《论语》,柏应理作《西文四书直解》,卫方济译《四书》《孝经》《幼学》……。 ——摘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20世纪以前来京的传教士,大多坚信西方文化绝对优于东方文化,中国文化落后低下,应予取代,只有基督教才能救中国……为了争取更多的信教徒,传教士在中国开办学校,但在教会学校里同样弥漫着浓烈的西方文化优越的气氛。 ——摘自左芙蓉《北京对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20世纪初,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成功、清政府垮台等重大变革,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气象,西方人又开始重新审视中国。汤普森的《北洋之始》正是这样一部著作,本书作者作为一名外国传教士,他在描述中国特别是中国文化时始终是持一种肯定的态度,与19世纪西方人往往带有歧视意昧和疑难色调的记述不同。可以说在新世纪,作者的这部著作让西方人重新认识觉醒中的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自牛红菊《<北洋之始>探究——外国传教士眼中的中国文化》 (1)据材料一、二,指出欧洲来华传教士对中国文化态度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4分) (2)据材料一、三,概括欧洲来华传教士对中国文化认识的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11分)
4.
孟德斯鸠写道:“商业时而被征服者摧毁,时而受到君王骚扰,于是商业就远离遭受压迫之乡,走遍全球,落脚在可以自由呼吸的地方”,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5.
1918年7月,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根据列宁的提议,拟定了《俄国吸收外国资本的条件提纲》,10月又通过了向农民征收实物税的法令。这些举措表明苏俄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941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385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396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4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5做题